墙里开花墙外红(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红)

时间:2022-12-23 浏览:180 分类:百科

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红?

宋 圭 武

墙内开花墙外红,是人才问题中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是社会竞争。

竞争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人的欲望的无限性是产生竞争的主体性条件;而资源的有限性是产生竞争的客体性条件。竞争有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之分。对社会而言,良性竞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而恶性竞争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破坏作用。对个体而言,也是如此。良性竞争有利于个体健康成长,而恶性竞争会产生个体异化。因为恶性竞争使个体行为的手段与目的相悖。个体的目的是成长,但个体在不良竞争的环境中,个体的成长行为最终有可能对个体不利。竞争的目的主要是获取两类收益:一类是物质收益,一类是精神收益。物质收益与精神收益存在边际替代现象,而边际替代率取决于个人偏好。由于不同的人一般有不同的偏好,所以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物质与精神的边际替代。有些人更偏好物质方面的收益,有些人更偏好精神方面的收益。另外,人们对来自物质方面的收益与精神方面的收益都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社会经济距离与竞争程度成正比。所谓社会经济距离,就是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在社会经济交往中的利益相关程度,它既体现在空间层面,也体现在时间层面。在空间层面,如同行、同单位,社会经济距离就较小;不同行、不同单位,社会经济距离就较大。在时间层面,如同时代的人,社会经济距离就较小;不同时代的人,社会经济距离就较大,并且年代越久远,社会经济距离就越远。社会经济距离不同于实际的物体之间的物理距离。社会经济距离与物理距离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社会经济距离小并不等同于物理距离小;社会经济距离大也不等同于物理距离大。一般而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距离越近,相互之间的竞争就会越激烈。因为社会经济距离越近,利益的联系程度就会增加,从而利益的争夺就会趋向激烈。

“墙内开花墙外红”这里就与竞争与社会经济距离成正比有关。“墙内开花”对“墙内”和“墙外”的人而言,其作用是不同的。对“墙内”而言,由于社会经济距离小,相互之间利益联系的密切程度高,所以,“墙内花”更容易受到“墙内”各方的排挤和嫉妒。但对“墙外”而言,由于社会经济距离较远,相互之间利益联系的密切程度低,所以“墙外”对“墙内”的“花”产生的排挤和嫉妒心态就轻,这也就容易形成“墙外红”现象。另外,“墙内”各方由于相互了解较多,具有信息优势,所以,“墙内花”的缺点也就容易被夸大和传播。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一个人取得的成绩是不容易宣传出去的,但一个人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却容易传播出去。这里主要是在利益相关的情况下,甲的好事对乙而言,并不见得就是好事。由于竞争的需要,甲的好事会减少乙的效用,所以乙对甲的好事传播的动力不足。但甲的坏事对乙而言,却能增加乙的效用,所以乙对甲的坏事有较大的传播动力。还有,墙内开花墙外红,对“墙外人”而言,也有积极效应。一是满足了一种权威主义的心理需求;二是也可利用“墙外花”压制“墙内花”,间接增大自己的效用和收益。所以,“墙外人”对“墙内花”扶植的积极性也就相对较高。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是“生前开花死后红”,这也可看成是一种“墙内开花墙外红”的变种。生前死后是立足于时间层面,墙内墙外是立足于空间层面。因为社会经济距离不仅体现在空间方面,也体现在时间方面。时间上越靠近,利益相关度就越高;时间上越靠远,利益相关度就越低。当人死后,其竞争行为也就终止,所以,这时一些人也就会更多从公正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当然,也有其它一些方面的考虑。对活人而言,抬高死人地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动力:一是基于良心的需要,可获取一种精神收益;二是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因为通过抬高死人,可压制一些活人,进而达到一种个人竞争的目的。

当然,“墙内开花墙外红”和“生前开花死后红”并不是一种必然现象,但毕竟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所以如何规避也就是一个应值得重视的问题。拿学术单位来看,外行管内行肯定问题很多,但专家管专家,并非就都是好处,这里也是有利有弊。由于专家与专家的社会经济距离较近,这时“功高盖主”就有可能引出一些麻烦问题。如文人相轻,若变成领导和被领导相轻,这对社会和个人就都不是好事。所以,社会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要尽可能克服这方面的弊端。一是要提倡公平竞争和良性竞争,关键要在制度上落到实处。二是要建立一个更加自由的人员流动体制。三是“墙内人”和“墙外人”要加强交流和互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