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92年韩伟病逝)

时间:2022-12-15 浏览:142 分类:百科

韩伟中将

前言

1992年4月,韩伟中将的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了,他知道什么即将走到尽头。这一辈子,韩伟没有什么遗憾,唯一放不下的,就是那些曾经牺牲在自己眼前的战友。

只要一闭上眼睛,脑海里全是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有时还能听到他们的呼唤声:“团长,你说咱们能看到毛主席口中的新中国吗?团长,你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能干点什么呢?团长,我还没娶媳妇呢,我娘还想抱孙子呢!团长,我还想……”

想到这些,韩伟心里非常难过,到现在为止,红34师第100团就剩下他一个人了,这让他感到非常孤独……

韩伟:死后,我要和战友们在一起

一天,韩伟的儿子前来看望父亲。聊天中,韩伟有一次对儿子讲述了自己的革命经历。在提到湘江战役的时候,韩伟想到了昔日的战友们,不禁流下了眼泪。

韩伟的全家福

看到父亲泪眼朦胧,儿子非常心疼,但也能感受到父亲从心里的痛苦,便拿出手帕,为父亲擦了一下眼泪。可是,无论他怎么擦,父亲的眼泪都无法擦干。韩伟抬起手臂,擦了一下眼角,哽咽着说:

“湘江战役,我带出的闽西子弟都牺牲了,我对不住他们和他们的亲人……我这个将军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我活着不能和他们在一起,死了也要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我的心才能安宁。”

这次聊天,韩伟的语气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儿子知道,这是父亲最后的愿望,便将这件事情牢牢地记在心里。

1992年4月8日,韩伟将军病逝,享年86岁。

韩伟去世后,儿子忍着悲痛,按照父亲的嘱咐,办完了后事。8月,遵照父亲的遗愿,儿子和亲属们一起,将韩伟的骨灰送到福建闽西革命公墓,与长眠在这里的战友们相聚在一起。

1906年2月10日,韩伟出生在湖北黄陂粮房湾。

韩伟将军与战友的合影

参加革命的时候,韩伟刚刚16岁。那一年,韩伟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活跃,且意志坚定,受到了毛主席、刘少奇等中共领导人的赞赏。

不久后,韩伟被吸收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安源与长沙之间,为毛主席、刘少奇、蒋先云、李立三等人传递信件,成为了党的一名交通员。

1926年,韩伟转入中国共产党。次年,韩伟加入安源路矿工人义勇队。不久后,韩伟又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在毛主席的亲自领导下,见证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后,韩伟被任命为第1团第1营2连2排排长。报到前,韩伟特意与毛主席告别,见到韩伟后,毛主席对韩伟进行了鼓励,并将一个写有“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赠言的笔记本送给韩伟,对他说:“好了,你去吧,到了部队上,要好好表现,更要保护好自己!”

1929年,在国民党刘士毅进犯的时候,毛主席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决定组建前委混成大队,任命谭震林为前委混成大队的大队长兼政委,韩伟为副大队长兼警卫排长。

毛主席旧照

就这样,韩伟成为了毛主席的第一任警卫排长。有关这段经历,韩伟在后来回忆说:

“最让我怀念的,是和毛主席在井冈山的那些日子,那时候,我只是毛主席的一个警卫排长,我们的部队有6008人。这个数字,我记得特别清楚!”

刘士毅的部队被红军打败后,正好赶上了农历春节,毛主席和朱德商量后,决定将部队仅有的6000块银元拿出来分给战士们,让他们过一个开心的春节。

然而,当时的部队有6008人,毛主席和朱德、陈毅、谭震林等领导人纷纷表示自己不拿,这样一来,其他人便每人分到了1块银元。

得知毛主席和朱德等人没有拿钱,韩伟带着自己分到的1块银元,找到毛主席将银元放在桌子上,退了回去。看着眼前真诚的韩伟,毛主席说:“你就手下它吧,拿着买条裤子!”

一番劝说后,毛主席对韩伟的品格非常赞赏,感慨地说:“你是个兵头儿。是啊,参加我们这支队伍的人,只要能冲锋在前,享受在后,就不愁打不败敌人!

左起:顾作霖、任弼时、朱德、邓发、项英、毛泽东、王稼祥

对于毛主席的话,韩伟记得非常牢,不敢有丝毫忘记。在作战中,韩伟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有了好东西,首先分给部下,受到了部下的爱戴。

对于韩伟的表现,毛主席非常满意,经常对他鼓励,并给他成长的机会。在毛主席的关怀下,韩伟历任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3纵队教导大队中队长,第2纵队4支队11大队大队长,红二十一军第2纵队5支队支队长,福建军区独立第1团团长,独立第8师师长,以及军区的参谋长。

在任职过程中,韩伟虽然是一个湖北人,但与福建的子弟兵结下了不解之缘。

刘亚楼:韩伟同志,毛主席在办公室等你

1933年春,中央决定,在闽西游击队的基础上,组建红34师,隶属于红一军团第12军,师长为周子昆,谭震林任政委,全师月4000余人。红34师下辖第100团、101团和102团,共3个团。

在毛主席的关怀下,韩伟被任命为第100团团长,全团有3个营1400多人,绝大多数都是闽西子弟。在韩伟的带领下,第100团打了许多大仗,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

年轻的毛主席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期间,红34师一直担负着全军的总后卫。在韩伟的带领下,第100团的全体指战员,离开江西于都河,踏上了长征之路。

一路上,在韩伟的鼓励下,闽西子弟兵表现出了英勇顽强的作战风格,与尾随的敌人进行作战,迟滞了敌人前进的步伐,为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和主力红军长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1月中旬,在突破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后,中央红军来到湘江东岸。

为了将中央红军一举歼灭,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150公里的湘江两岸,蒋介石人民何健为“追剿”总司令,投入16个师的兵力,命令国民党军构筑了许多碉堡,并布置了大量兵力,企图将中央红军阻止在湘江东岸。

此外,蒋介石还调集了贵州王家烈的部队,在湘黔边,对红军进行堵截。形势对红军极为不利。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消极避战,只知道逃跑,给蒋介石消灭中央红军创造了机会。

蒋介石旧照

为了快速到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博古和李德制定了分两路前进的计划,即:红1、红9军团为左纵队,经梅田向临武、蓝山前进;军委第1、第2纵队和红5军团为中央纵队,随后跟进。

经过研究,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从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进到湘桂边境的西延地区。

按照中央的命令,各部队迅速展开部署。红5军团扼守蒋家岭、永安关、雷口关地域,迟滞追击的国民党军,掩护后续部队。

此时,隶属于红五军团的红34师,在师长陈树湘的率领下,奉命在广西灌阳文市、水车地区扼守。

作为中央红军的后卫部队,为了掩护大部队过江,陈树湘带着红34师的全体人员坚守在阵地上,与尾追而来的国民党部队展开激战。

为了给中央红军过江争取时间,大家都明白这场阻击战的必要性和持久性,他们绝对没有后退的地方,必须要钉死在阵地上,绝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

面对国民党军的疯狂进攻,红34师的战士们一批批地倒下去,又一批批地补充上来,站在已经牺牲或受伤的战友的位置上,整整三天三夜。

这场战争拼的不仅是体力,更是必胜的信念。中央红军全部过江后,疯狂而来的国民党部队将红34师包围。

此时,韩伟1400多人的团,只剩下了300多人,其余两个团也好不到哪儿去。

在这种情况下,韩伟对陈树湘说:“师长,我团的序列在全师之首,我们团留下掩护,你带着其他两个团突围。”

在这种情况下,陈树湘没有选择,立即同意了韩伟的建议,命令全师分两路突围。具体部署为:韩伟率领第100团余部,在掩护师部突围后,再向柳木青方向转移;其余的700人,在师长陈树湘的带领下,向湘南突围。

虽然,对于这场战争的惨烈,韩伟心里有所估计,但他没有想到,这是他和师长陈树湘的永别。

陈树湘将军

部队突围不久后,陈树湘的部队在一路上与敌人发生了多次激战,部队减员严重。在进入湖南境内后,陈树湘和余部200余人被敌人袭击。激战中,陈树湘的腹部受了重伤,但仍然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作战,最终因寡不敌众,在道县被敌人围住。

趁着敌人不注意的时候,陈树湘在担架上用手抓住掉出来的肠子,生生拽断,壮烈牺牲。这一年,陈树湘年仅29岁,但他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大无畏精神和不怕牺牲的革命主义精神,让人无限敬佩!

师部和兄弟部队成功突围后,韩伟认为这次掩护任务已经完成,便将手下的300余人编为3个连,并任命了新的连长、排长和班长,并向部队讲明了这次战争的严酷性,要求战士们做好准备,趁着夜色突围。

好不容易坚持到夜幕降临,韩伟率领战士们开始突围。在夜色的掩护下,战士们悄悄地与敌人脱离了接触。然而,还没走多远,1000多名敌人便追了上来。

于是,韩伟提着手枪,指挥着战士们与敌人一边作战,一边撤退。为了消灭这支红军,敌人像狗皮膏药一样,黏住不放,双方很快厮杀在一起。

激战中,战士们的子弹都打光了,便举起刺刀,与敌人继续拼杀。片刻的功夫,韩伟的身边便由刚开始的300多人,减少了90%,只剩下了30余人。

夜幕中,韩伟已经无法分清方向了,只知道周围全是敌人。在这种情况下,韩伟认为30多人挤在一起,一定会被敌人全部消灭,便命令部下分散突围,希望可以冲出去一两个,回到中央红军报信。

在夜色中,韩伟终于突围了,将敌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但此时,他的身边只剩下了两个人。三个人总共不到5发子弹,身疲力尽,浑身是伤,腹中也是饥渴难忍,嘴唇上除了血,没有一丝水的影子。

但是,韩伟和其他两人不敢休息,踉踉跄跄地向前走去,走着走着便一头栽倒, 他们再也没有了站起来的力气,便一步一爬地往前爬去,好不容易爬到山脚下的一个房屋前。

幸运的是,屋子里有一个老伯。老伯听到动静,来到院子外,看到了饥渴难耐的韩伟三人。

从韩伟三人的着装和样子上,老伯确定了他们是逃出敌人虎口的红军战士,便把三人扶到家里,特意给他们煮了本就不多的南瓜汤和红薯。

吃完后,老伯担心国民党军队前来搜捕,便将他们分散安置在屋子后面的山林中,让他们养养力气。

好在这天晚上敌人没来搜查,韩伟度过了一个安静的晚上,体力恢复了不少。天亮后,韩伟醒来,寻找他的两个同伴。然而,在安置的地方并没有找到他们,韩伟只好来到老伯家里,将随身带着的牛皮挎包,当作纪念留给老伯。

随后,韩伟告别了老伯,出发去寻找部队。在两个月的寻找中,韩伟一直没有找到部队,只好辗转来到武昌,暂时住在弟弟家,等过了风声继续寻找。

刚住下三天,韩伟就被和他一起干过革命的叛徒出卖,投入监狱。在监狱里,韩伟牢记着毛主席的话,坚信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期间,敌人对韩伟用尽了酷刑,却没有从他的嘴里撬走一点有用的信息。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共实现了再次合作。紧接着,一批政治犯被释放,韩伟便是其中之一。

按照国民党“红军战士送延安,红军干部送南京”的政策,韩伟因没有暴露红军干部的身份,被送到了延安。

毛主席在延安

得知韩伟回到延安,毛主席非常高兴,虽然很想见到韩伟,但考虑到韩伟的顾虑,便没有立即把他叫到面前,而是希望韩伟能放下心理包袱,主动来找自己。但是韩伟却一直没有主动去见毛主席,而是在组织的安排下,在抗大第四大队参加了学习。

直到半年后,毛主席在抗大作完报告后,主动让刘亚楼去叫韩伟,两人才再次见面。见到韩伟后,刘亚楼说:“韩伟同志,毛主席在办公室等你,你赶紧过去吧!”

接到通知后,韩伟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毛主席所在的那间办公室里。见韩伟进来后,毛主席上上下下地将韩伟打量了一遍,关怀地说:“我的警卫排长还是当年的样子嘛,不仅一根毫毛没有少,下巴上还多了许多。”

听了毛主席的话,韩伟心里放松了许多,“噗”地一声笑了出来。见韩伟笑了,毛主席也笑着说:“韩伟啊,你有半个月没有刮胡子了吧?”韩伟赶紧回答说:“我回去就刮。”

紧接着,毛主席说:“韩伟同志,你的情况我都知道,很好嘛!为什么来延安半年了,不来看我?”韩伟紧张地说:“我怕,我怕……怕主席太忙,怕影响主席工作。”

韩伟和夫人马冰如

从韩伟的回答里,毛主席听出了他的顾虑,便笑着说:“你这也不是什么错误,要丢掉包袱,迎接新的斗争!”

对于韩伟迟迟没有去见毛主席这件事情,韩伟在后来回忆说:

“之所以不敢去见毛主席,是我的思想包袱太重,总觉得自己在湘江作战中没有打好,又坐了国民党的监狱。”

就像许世友将军说过的那样:“毛主席啊,最知心!他太了解我们这些干部了,尤其我们心里的苦、心里的痛!”

韩伟也是这样认为的,他心里的顾虑,毛主席一眼就看穿了。对于将领们的伤痛,毛主席从来没有戳破,而是轻轻地抚摸着将领们的伤口,安慰着他们受伤的心灵。真是这样的人格魅力,才有那么多优秀的将领围绕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将国民党反动派赶走,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在韩伟的心里,湘江一战,1400多名战友,一个一个地倒在他的面前,这是他心里永远的痛,这个思想包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要不是毛主席,他可能永远都无法走出来。

抗日战争时的韩伟

正是在毛主席的鼓励下,韩伟才放下了思想包袱,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重新拾起了抗战必胜的信心,指挥部下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和战友们一起,打出了一个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主席:韩伟的中将军衔,是闽西烈士鲜血铸成的军功章

建国前,在提到开国阅兵的事情时,周恩来笑着说:“主席、朱老总,你们还记得1931年我们在瑞金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大会上的阅兵,搞得不错嘛!”

听了周恩来的话,朱德接着说:“恩来,那次受阅部队是谭震林的红12军第100团,团长叫韩伟。”

周恩来和朱德的话,让毛主席感到非常骄傲,也自豪地说:“对嘛!就是我的警卫排长嘛!”

右起第二排第六为韩伟

就这样,在毛主席、朱德和周恩来的提议下,韩伟负责了国庆的陆军阅兵训练。

1949年10月1日,韩伟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袖们检阅了部队。1955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韩伟被授予中将军衔。

在评衔的时候,有人认为给韩伟评中将军衔并不合适,最高只能评少将。对于这些异议,毛主席坚定地说:

“韩伟应该授中将军衔,并且这个中将不仅是他个人的,还是代红34师6000牺牲的闽西烈士领取的,这是鲜血铸成的军功章。”

毛主席的话,是对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34师的全体指战员的认可和褒奖。听到毛主席的话后,韩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在韩伟的心里,这些泪水,不只是他自己的,更是红34师全体将士的。这也充分体现,那些闽西子弟兵在韩伟心中的分量。

韩伟中将和家人在一起的留影

在这样的前提下,再看韩伟的遗言:“湘江战役,我带出的闽西子弟都牺牲了,我对不住他们和他们的亲人……我这个将军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我活着不能和他们在一起,死了也要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我的心才能安宁。”

这样的遗言,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的坚定基石!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韩伟将军的儿子在退休后,踏上了寻觅红34师英烈姓名的艰难道路。在韩伟儿子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1040个英雄的姓名,将他们的名字和无字碑一起立在湘江边的山坡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