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智(76年杨开智托人给主席送信)

时间:2022-12-15 浏览:139 分类:百科

毛主席与工作人员

自1975年11月以后,毛主席的病情再次出现反复,症状包括肺部感染、咳嗽等。好在,经过医务人员的多方治疗,毛主席的身体开始康复。

这一年的12月26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度过了他最后一个生日。

毛主席一直都将身边的工作人员当成亲人一般对待,因此,生日当天,毛主席特地邀请了之前在自己身边工作过的几位同志。

当天一大早,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李讷,以及护士长吴旭君、秘书张玉凤等人,来到毛主席的居室。随后,房间里传出一片欢声笑语。

此次生日,毛主席的餐食依旧简单。生活管理员吴连登给中南海的面点师傅田树滨打了一个电话,让他给毛主席做碗长寿面。

田树滨的面点做得非常好,每次毛主席生日的长寿面,都是由他做的。

放下电话后,田树滨赶紧带上工具,来到毛主席的厨房做面条。

吴连登

聊得差不多以后,毛主席说要吃饭。田树滨得到指示后,赶紧将面条下入沸腾的开水中。

让他感到意外的是,锅里的面条竟然全部碎成一节一节的了,没有一根面条是完整的。

这一幕,让毛主席厨房的其他几位师傅,也深感震惊。下面条的田师傅流着眼泪说道:“不得了了,不得了了,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面条……”

一时间,厨房充满了伤感、惊慌的气氛。

考虑到毛主席还等着吃寿面,重新擀面条肯定来不及了。吴连登便决定用挂面代替。

就这样,毛主席的最后一碗长寿面,竟然是挂面。但他吃得非常香,还喝了一些胖头鱼汤。

遗憾的是,毛主席的身体,并没有像他愉悦的心情一样好起来。1976年中旬,毛主席第一次出现了可怕的心肌梗塞迹象。由于发病突然,毛主席脸色苍白,全身是汗。

毛主席

经过诊断,专家们认为,毛主席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由于此时周恩来已经去世,中央决定,由华国锋等人,直接负责毛主席的医疗工作。

与此同时,中央鉴于毛主席的身体情况考虑,决定进一步减少毛主席的工作量。

但是,这一年注定是多事之秋。7月28日深夜,唐山发生大地震,毛主席所在的游泳池住地,也有强烈震感。

正在值班的汪东兴、张玉凤等人,发现异常情况后,急速奔向毛主席的卧室。

此时,毛主席正穿着睡衣,平静地躺在床上。他知道发生了地震,一点惊慌的情绪都没有。由于说话困难,毛主席虚弱地摆了摆手,示意大家不要惊慌。

毛主席非常关心,到底是哪里发生了地震,损失大不大。

当毛主席看到唐山地震的报告,得知那里已被夷为平地,人员死伤严重时,他沉默了许久,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

之后,毛主席对病床前的华国锋说:“我在病中,这些事,就交给你去处理吧。”

毛主席与华国锋

说完,毛主席紧紧握住华国锋的手,用期望的眼神,凝望着华国锋。

进入8月下旬,毛主席的身体情况越来越不好,但他依旧心系工作、心系国家与人民。

在毛主席病重的这段时间里,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即便是毛主席的亲人,见到毛主席的机会也不多。

这一年的夏天,远在湖南的杨开智,也一直挂念着毛主席。为了亲眼看一看毛主席,已经78岁高龄,身体情况并不太好的杨开智,专程从湖南赶到北京。

杨开智不仅是毛主席恩师杨昌济的儿子、夫人杨开慧的哥哥、毛岸英与毛岸青的舅舅,还曾是毛主席志同道合的朋友。

杨昌济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时,毛主席等人经常去杨昌济的家里请教。杨昌济很喜欢他们这批有志青年,尤其是毛主席。他在日记中这样描述毛主席: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

杨昌济

杨昌济还经常在杨开智与杨开慧兄妹面前夸奖毛主席,称他志气高,才华出众。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杨开慧被毛主席出众的才华深深吸引,两人因此成为恋人。而比毛主席小几岁的杨开智,也对毛主席很是敬佩。

多年后,谈到毛主席,杨开智直言:“毛泽东读书用功是出了名的,他每到一处,必是图书馆的常客。为了省时间,他经常从开馆坐到闭馆,带着烤红薯充当午餐。”

因此,那个时候,杨开智还成为了毛主席的“小跟班”,没事就喜欢跟着毛主席等人,四处参加学生活动。

杨昌济去世后,毛主席还与杨开智一起,扶柩南下。

作为一名有着先进思想的女性,杨开慧后来一直跟随毛主席从事革命工作,是毛主席的得力助手。

1927年,毛主席告别妻儿,前往安源部署秋收起义,留下杨开慧带着三个孩子,在老家板仓开展地下斗争。

毛主席与杨开慧图画

生死险境中,他们夫妻二人失去了联系。后来,杨开慧被敌人逮捕,惨遭杀害。

牺牲前,杨开慧坚贞不屈。她并不害怕死,只是放不下3个年幼的孩子。看着与她一起坐牢的儿子毛岸英,杨开慧深感折磨,伤心落泪。她叮嘱不到10岁的毛岸英:

“要学会坚强,永生永世跟党革命。妈妈永远爱你的爸爸,长大后要听爸爸的话,要心疼她,孝顺他,要照顾好弟弟们……”

没多久,杨开慧慷慨赴死。毛主席得知这一噩耗后,悲痛至极,挥笔致函杨开慧的母亲及其他亲属:“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杨开慧牺牲10天后,杨开智便四处奔走,想要将被敌人关在监狱中的外甥救出来。

经过多方努力,敌人终于把孩子放了。他们企图通过孩子,将共产党人引出来。

为了这三个外甥,杨开智付出了很多。他原本有着体面的工作,在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出任助教。但是,为了这三个孩子,他不但放弃了体面的工作,还将自己一家置于白色恐怖之中。

杨开慧图画

带着外甥避难的那段时间,杨开智晚上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他必须时刻提防,生怕有敌人冲进来。

当时,想要找毛主席进行报复的有各类人,包括散兵、军阀等。所以,带着毛主席三个孩子的杨开智,也被一些亲友当成“瘟神”一般,避之不及。

一次,杨开智带着孩子们,敲开了一个亲戚家的门。那个亲戚打开门看到三个孩子后,立即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即便如此,杨开智依旧坚持带着三个孩子避难。

1931年,杨开智辗转之下,终于联系上了地下组织,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告诉杨开智,让他尽快将三个孩子送到上海,交由组织上照顾。

为了掩护三个外甥安全到达上海,杨开智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杨开智考虑到,如果由自己亲自护送,目标太大。于是,他只能将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妻子和60岁的老母亲来完成。

最终,她们经过坐火车、坐轮船,安全抵达上海,并将孩子交给毛泽民,这才使得他们三兄弟,没有被国民党“斩草除根”。这样看来,杨开智也是有恩于毛家的。

杨开智

1949年8月,湖南长沙和平解放。杨开智与家人得知消息后,欢欣鼓舞地走上街头,迎接解放军进城。

解放军进城仪式结束后,杨开智与长沙驻军的负责同志见了面,受到了司令员与政治委员的热情接待。

当时,政治委员对杨开智说:“今天是长沙解放的大喜日子,你何不给毛主席拍个电报呢?”

杨开智觉得这话在理,当即给毛主席写了封信。

信中,杨开智主要讲了三件事。首先,他告诉毛主席,杨老太太还健在。其次,他向毛主席询问,毛岸英兄弟的状况。第三件事,是询问他那参加了革命的女儿——杨展的下落。

5天之后,毛主席给杨开智回了一封电报。

毛主席首先对杨老太太还健在表示祝贺。其次,毛主席告诉杨开智,毛岸英兄弟都在北平,岸青尚在学习。岸英或可回湘工作。

最后,毛主席怀着沉重的心情,对杨开智询问的第三件事,作了回应:

展儿于8年前在华北抗日战争中为国光荣牺牲,她是百万牺牲者之一,请你们不必悲痛。

杨展

1941年,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了极其野蛮、残酷地“大扫荡”。边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英勇的反“扫荡”斗争。

在转移隐蔽期间,一股日军秘密插进隐蔽地带。当负责警卫的连队发觉时,敌人已经逼近。

紧急转移中,杨展为了掩护病弱的同志撤离险境,不幸失足坠下山崖。

当战友们摸到涯底找到她的时候,杨展已经满脸血污、昏迷不醒。后来,战士们用水壶给杨展喂了一些水,杨展苏醒过来了,虚弱地对大家说道:

“不要管我了,去带领大队同志吧……我不行了,不能和同志们一起转移了。我死了,请你把情况告诉党和同志们。抗战胜利后,转告我的父母……”

就这样,杨展的生命,定格在了21岁。

之后,毛主席一直牵挂着杨老太太与杨开智夫妇。

朱仲丽

这一年的9月,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回湘省亲,毛主席得知后,托朱仲丽给杨老太太捎去一件皮袄,并亲自写了一封信:

杨老太太:

你们好吧!现在托朱小姐之便,前来看望你们,一件皮大衣是给您的,两件皮料是送给开智夫妇的。

另外,朱仲丽还告诉杨老太太:“毛主席想要接您去北京,由他亲自照顾。他请开智夫妇送您去武汉,这一段火车票费用由你们自理,从武汉到北京,由林彪用飞机护送。”

由于杨老太太不会说普通话与长沙话,只能用带有浓重口音的江平话回应朱仲丽,然后由一旁的杨开智担任翻译,她说:

“我不去,南京、北京,我都去过了,住敷(够)哒!”

虽然杨老太太拒绝了毛主席的邀请,但毛主席的赤子之心,她能感受得到。

10月份,毛主席又指示湖南省委:杨开智夫妇如有困难,可给若干帮助。

毛主席

1950年,杨老太太80大寿之际,毛主席无法亲自前往,专门让儿子毛岸英,回湖南长沙,看望外婆。毛主席还亲自写了一封信:

杨老太太尊鉴:

欣逢老太太八十大寿,因令小儿回湘致敬,并奉人参、鹿茸、衣料等微物,以表祝贺之忱,尚祈笑纳为幸。永祝康吉!

看到久违的外孙,杨老太太非常高兴。同时,她也再次感受到了毛主席对他们一家的关心。杨老太太高兴地对毛岸英说:“别看你爸爸是个大人物,他也有颗平常人的心。以前我经常给他做些好吃的,现在不能做了。”

次年,毛主席又派小儿子毛岸青,回到湖南看望外婆等亲人。全国改为薪金制后,毛主席又按月给杨老太太寄生活费,一直到老人家去世为止。

1959年,毛主席到湖南进行视察,来到长沙后,毛主席又专门接见了杨开智夫妇,并邀他们同进晚餐,合影留念。

杨开慧母亲

1962年,杨老太太与世长辞。毛主席听到这个噩耗后,万分悲痛,立即发出吊唁函,以表哀悼,并给杨开智写了一封信:

开智同志:

得电惊悉杨老夫人逝世,十分哀痛。望你及你的夫人节哀。寄上五百元,以为悼仪、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不分彼此。望你节哀顺变。敬祝大全。

毛泽东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虽然毛主席将杨开智一家视为亲人,多加照顾。但是,毛主席对他们要求也更高,对于原则性问题,毛主席也毫不退让。

1949年,杨开智在湖南某农场工作时,给毛主席写信,希望毛主席能在北京给他安排一份工作。

毛主席

毛主席收到信后,拒绝了杨开智的请求,并言辞强硬的说道:“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北京。一切按照规矩办理,不要为难政府。”

同时,毛主席还给湖南省军政委员王首道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不应允许杨开智的任何无理要求。

乍看上去,毛主席似乎有些不近人情。杨开智有学历、有专长,也有革命经历,还是烈士家属,他完全有资格在北京谋一个职务。

但毛主席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杨开智是他的亲人,他深知裙带之门不可开。越是至亲,越要严格要求。

于是,杨开智最终接受了省委的分配,在省政府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在专业方面,也多有建树。

长期以来,毛主席一直与杨开智保持书信联系,他还鼓励杨开智:“积极努力,表现业绩。”

1976年毛主席病重之后,杨开智由于很久都没有收到毛主席的消息,很是担心。

杨开智

他知道毛主席病了,但不知道毛主席的病情,具体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于是,78岁的杨开智,决定亲自坐火车,到北京看望毛主席。

但是,中南海不是说进就能进的。更重要的是,毛主席的身体情况不容乐观,中央决定尽量减少大家探望毛主席的次数。就连毛主席的女儿,也不能随便见毛主席,要视毛主席的身体情况而定。

因此,杨开智在北京呆了好几个月后,依旧没能见到毛主席。

一次,杨开智在见到空政演员田伶后,向她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希望田伶能够帮助自己见一见毛主席。

于是,田伶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并将杨开智给毛主席的信,夹在了里面。

毛主席看到杨开智的信后,情绪激动落泪,他说:“他是我的哥哥,我要见他!”

毛主席晚年

杨开智得到消息后,欣喜的期待着与毛主席的见面。遗憾的是,他们最终还是没能见成。

因为,毛主席当时的身体情况并不好,工作人员劝说毛主席暂时不宜见客,等身体好转之后再见也不迟。

毛主席同意了工作人员的意见,杨开智给毛主席的信与照片,被放进一级代办柜中,等待毛主席身体好转后,接见杨开智。

于是,杨开智失望而归。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这件事情,也成为了他们之间的一件憾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