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的儿子(陶谦自己有两个儿子)

时间:2022-12-15 浏览:114 分类:百科

说起“三让徐州”这个故事,很多人肯定都不陌生。《三国演义》里曹操为报父仇,东征徐州时,徐州牧陶谦向北海孔融、青州田楷求救。此时恰逢管亥率黄巾军进犯北海,刘备率军前来解围,孔融就邀请刘备同往徐州,救援陶谦。

到了徐州以后,陶谦见刘备仪表轩昂,语言豁达,大为欣赏,就要把徐州让给他,刘备谦辞。等到曹操撤军,陶谦又一次请刘备代领徐州,在众人劝说下,刘备这一次总算愿意留驻小沛,以保徐州。后来陶谦病重,和糜竺、陈登商议后,再次命人请来刘备,要将徐州托付被他。这一次刘备无法推辞,总算接受了下来。

“三让徐州”并非完全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历史上刘备跟着田楷去救援徐州并留在小沛后,在陶谦临终时确实对糜竺说只有刘备才能安守徐州。陶谦死后,糜竺就带着徐州大小官员去小沛请刘备来徐州接任。在陈登、孔融的劝说下,刘备最终接管了徐州。

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

我们可以看到,《三国演义》中只是把陶谦临终前希望刘备接管徐州描写成了三次,以显示陶谦的诚意之外,总体上还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在东汉末年,割据地方的诸侯临终时一般都是让自己的儿子或者是亲族继位。

比如说益州牧刘焉死后,就是儿子刘璋继位,割据河北的袁绍临终前,让幼子袁尚继承了基业,荆州牧刘表同样把基业让给了幼子刘琮,孙策临终时因为儿子年纪太小,则是选择了弟弟孙权。陶谦自己也有两个儿子,他没有将徐州交给儿子,却选择了刘备,这确实有些另类。而陶谦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

东汉末年时局混乱,军阀混战不休,要想割据地方没点实力可不行。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四战之地,陶谦能在徐州站住脚,靠的是当初他在老家丹阳招募了的丹阳兵,以武力作为自己的后盾。

然而曹操的父亲在泰山被陶谦派人杀死以后,为了给父亲报仇,曹操在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率军东征徐州,连下十几城。彭城之战陶谦更是损失了万余人,死者之多,以至于堵塞了泗水河的河道。之后曹操因为军粮不足,暂时撤军。但是到了兴平元年(194年)四月,曹操再次攻打徐州,先后夺取了琅邪、东海等地,并在郯城之战再次重创徐州军。陶谦大为恐惧,一度打算逃回老家丹阳以躲避曹军。幸好此时张邈、陈宫勾结吕布在曹操的后方衮州叛乱,曹操仓促撤军,才给了陶谦喘息之机。

陶谦虽然侥幸逃过一劫,但是手下部队损失惨重,加上曹操攻打徐州时屡次屠戮地方,徐州下属的彭城、琅邪、东海、广陵等地都因为战乱残破不堪,加上昌豨、臧霸等人也是拥兵自重,在徐州割据一方自立。这使得陶谦的实力大不如前。

而徐州北面的袁绍、西面的曹操和南面的袁术都是野心勃勃的人,对徐州虎视眈眈,外部压力很大。此外东汉时期的地方豪强因为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财富和人口,在地方上影响力很大。陶谦到徐州以后,和徐州地方士族关系并不大好,颇有矛盾。这么一来陶谦可谓是内忧外患。

当然,此时曹操忙着和吕布争夺衮州,袁绍正和公孙瓒打得火热,袁术又忙着平定扬州,一时都顾不上徐州。要是陶谦身体好,靠着残存的丹阳兵,还有刘备等人的帮助,那么还有时间重新整合徐州的各方势力,说不准还能稳定局面。

但是陶谦病重不起以后,这事可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搞定的。陶谦的儿子能力如何,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陶谦根本没考虑他们来看,显然能力不大行。要是真让他们继位,无疑等于把他们放在火山口上,势必凶多吉少。而陶谦其他的选择余地也不大,他倚重的丹阳兵和徐州士族之间关系也不好,无论选哪个派系,都会引起另一派的反对。

相比之下,刘备不仅能力出色,而且不属于丹阳兵、徐州士族中任何一派,又有救徐州的情谊,和各派之间关系都说得过去,是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人选。

所以陶谦选择刘备来接管徐州,倒是出于一片真心。而刘备谦让也不光是客气,实在是因为徐州不是那么好接手的。后来事实也证明,这个烫手山芋不好接,刘备最后还是没能成功保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