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釉彩大瓶(解密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的工艺密码)

时间:2022-12-15 浏览:67 分类:百科

故宫博物院藏的这件清代乾隆时期的各种釉彩大瓶素有“瓷母”之称,高度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整个器物从上至下依次运用了15种施釉方法,16层纹饰。所使用的釉上彩装饰手法有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装饰品种有青花;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使用釉的类别有仿哥釉、松石绿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仿汝釉、仿官釉、酱釉等。主题纹饰在瓶的腹部,为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共十二个开光,其中六幅为写实图画,分别为“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

另六幅为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花卉,分别寓意“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富贵”。瓶内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从烧造工艺上看,青花与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等均属高温釉、彩,需先焙烧。而粉彩、珐琅彩、金彩及松石绿釉等均属低温釉、彩,需后焙烧。如此复杂的工艺按我们所理解的知识是不能烧制成功。

为什么这么说呢?具有一定陶瓷知识的朋友一定了解,高温釉彩烧造温度一般都在1100-1300℃,低温釉彩烧造温度在700-900℃之间。温度对颜色釉的发色影响很大,温度高了或者低了发色都达不到要求(比如红釉,烧造温度低了红色发黑,温度高了红色就烧飞了),此件大瓶中这么多不同的釉色,如果达到理想的发色,烧造温度各不相同,从技术层面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么这件乾隆时期的各种釉彩大瓶是怎样烧制出来的呢?

2014年在美国波士顿斯纳金拍卖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与故宫瓷母相似度99%的瓷母大瓶以1.51亿元人民币成交。香港大古董商翟建民亲自上手了此件拍品,为我们揭开了乾隆各种釉彩大瓶的制作的神秘面纱。翟建民先生介绍:这件拍品大瓶先烧制的青花和斗彩勾勒使用的青花,之前原本认为高温烧制的窑变釉、仿哥釉、冬青釉、仿汝釉、霁蓝釉,经过上手实物后发现是采用低温釉仿制的。这种用低温釉彩仿制高温釉色的水平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颜色表达之准确,足以以假乱真,其工艺技术之高可谓鬼斧神工。

通过横向对比也可以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件“瓷母”的制作工艺。比如乾隆时期以假乱真、惟妙惟肖的仿生瓷大量出现。没见过乾隆仿生瓷的朋友们可以看下面两张照片,如果不告诉大家这是乾隆时期的仿生瓷,是不是觉得这就是真的海螺和螃蟹了呢?

乾隆一朝各种新奇淫巧的制品层出不穷,通过大量乾隆时期的仿生瓷和这件各种釉彩大瓶,我们可以得出三条结论:第一、这件乾隆时期的各种釉彩大瓶上用低温釉仿制出高温釉,以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是具备这个能力的。第二、由于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对瓷器情有独钟,上有所好下必甚严,此时正逢乾隆盛世,制作瓷器不计工本,以取悦皇帝为主。第三、督陶官唐英对景德镇御窑厂的苦心经营,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名工巧匠汇集于景德镇,致使御窑厂的瓷器生产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最后以马未都先生的评价作为结尾:“将各种色釉、各类彩集于一身,为乾隆朝独创。做出这么矫情的事,一定是丰衣足食之后。官窑瓷器烧造,在清康熙朝恢复,雍正朝发扬光大,至乾隆朝达到顶峰。顶峰一定要旗帜飘扬,瓷母就是这面飘扬的旗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