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尧(周尧与虫共舞)

时间:2022-12-15 浏览:93 分类:百科

编者按:

“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全国巡展(青海站)在青海省科技馆开展了。展览以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为主线,以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成果为主体,集中展示了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英雄形象和崇高精神。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与青海有关的科学家——昆虫学家周尧。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为了防治青海门源县的蝗灾,他曾星夜兼程奔赴草原,经历五十多天马背上生活的艰辛,试验出防治蝗虫的方法。

周尧

周尧一生主攻昆虫分类学研究,对20多个昆虫类群的分类进行研究,几十年来,发表论著200余篇,编著了《中国昆虫学史》《中国盾蚧志》《中国蝶类志》等30多部著作。他是中国古代昆虫学史研究的拓荒者,也是中国昆虫学史学科的奠基人。他建立了“农业昆虫学”学科研究体系,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昆虫博物馆。昆虫学者以周尧姓氏命名了56个昆虫新分类单元。

赤子拳拳爱国心

1912年6月8日,周尧出生于浙江宁波鄞县。1932年,他考入南通大学农学院,并对昆虫学产生了极大兴趣。大学期间,周尧开始研究蝴蝶,发表了《宁波凤蝶志》《宁波粉蝶志》等论文。

南通农学院二五级农艺系全体同学合影(第一排右四为周尧)

1936年,怀揣着科学救国、农业救国梦想的周尧只身前往意大利那波里大学留学深造,师从著名昆虫学家西尔维斯特利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周尧悲愤不已。他说:“报国之日短,求学之日长。不杀大虫,杀小虫何用。”于是,拒绝了导师的挽留,准备回国抗战。

1938年4月,周尧回到广州后立即投笔从戎,随军到了抗日前线。他作为军队中留学归国的高级专门人才,师长认为他的才华不应用在战场上,劝他退伍,于是周尧结束了三个月的戎马生涯。

矢志不渝扎根大西北

1939年11月,周尧前往国立西北农学院(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任教,从此扎根西北,将自己全部的时间与精力都倾注到了教学和科研中。在六十余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中,他为祖国培育了大批人才,桃李满园。

早在大学期间,周尧就曾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创办了“昆虫趣味会”和《趣味的昆虫》杂志。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西北农学院独力创建了天则昆虫研究所,出版《昆虫与艺术》《中国昆虫学杂志》《中国之昆虫》等刊物。他将个人工资作为研究所经费,购买了铅字和印刷机,自己动手排版、校对、印刷、装订,出版系列杂志和丛书,供相关专业的师生交流学习。

为了迅速培养人才,周尧不分昼夜、不辞劳苦地辗转在教室、标本室、图书馆、教学实验农场,翻译了大量外国文献。他重视课堂讲授,思路清晰、表达确切而生动、板书工整,再加上他出色的昆虫绘画功夫,使分类学课变得十分有趣。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一般可使小麦减产10%~30%,严重的达70%以上,甚至绝收。1949年,小麦吸浆虫在全国麦区肆虐,遍及17个省。周尧受命开展小麦吸浆虫的防治研究。

他带领学校教师、学生在麦田观察,奔赴关中各地调研,进行大面积药剂防治试验,调查品种抗性,很快查明了吸浆虫的主要种类和暴发规律,明确了抗虫的品种和主要天敌,筛选出了有效的防治药剂和使用方法,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很快使小麦吸浆虫的严重危害得到控制。之后,他又出色地完成了在青海进行的大面积调查蝗虫的任务。

20世纪50年代,周尧在西北农学院领导植棉组搞丰产试验

1956年,周尧发表了《小麦吸浆虫之研究》的论文,为我国小麦吸浆虫的研究和灾害控制作出了突出贡献。1978年,他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优秀科技成果奖”和“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20世纪80年代,在农业部和学校支持下,周尧建立了西北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1987年,他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昆虫博物馆。如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已经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综合性昆虫博物馆,对中国昆虫学事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惜时如金,勤奋不懈

熟知周尧的人都知道他惜时如金,从青年时起,他数十载如一日,每天工作十四小时以上,即使身处逆境依然不放弃科学研究。

1980年,周尧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昆虫学史》,考证出中国在益虫饲养、害虫防治、形态学研究、天敌与化学药剂利用等昆虫学诸领域,都领先欧美国家几个世纪。此书被世界昆虫学界与生物科学史坛所瞩目,被国外专家誉为“不朽的著作”。

在撰写《中国盾蚧志》第三卷时,周尧因严重白内障住院手术。术后身体还未恢复,他又立刻继续写作和校对工作。1989年,三卷本巨著《中国盾蚧志》终于完成,书中包括了我国已知种316种,其中周尧亲自研究的就有212种。该书荣获中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中国蝶类志》(来源:澎湃新闻)

1991年,周尧接受委托主持编著《中国蝶类志》,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这项任务,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

1994年,《中国蝶类志》正式出版,该书被称为中国昆虫学划时代的科学巨著。全书100万字,彩色图片5000余幅,包括中国蝴蝶12科366属1800余种及亚种,不仅编排了中国蝴蝶的分类系统,还严格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规定,纠正了中外书籍上不少蝴蝶学名的历史性错误,审查了全部已有的中国蝴蝶的“中名”,并拟定了所有中国蝴蝶的属名与大批的新中名,第一次为中国蝴蝶中名的统一与系统化奠定了基础。

后来,周尧完成了《中国蝴蝶分类研究》一书,这是全世界研究蝴蝶属征与翅脉最全的一部专著,使中国的蝴蝶研究达到更加完善的地步。2000年,该书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周尧也因此被国内外誉为“蝶神”。

虽然周尧晚年因病需要长期卧床,但他仍坚持每天看书、看报,非常关心昆虫学科的发展和建设。

2008年12月15日,周尧在陕西杨凌逝世。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我愿在我见到列祖列宗时,能够无愧地对他们说,我心中无时不想着祖国,我一生没有浪费时间。”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资料:

[1]夏如兵. 周尧:雕虫孜孜七十秋[N]. 中国科学报,2016-08-15(008).

[2]杨远远、温才妃. 周尧:只攻“雕虫”小技[N], 中国科学报,2019.4.3.

[3]锦心. 周尧:被誉为“蝶神”的昆虫学专家[N].宁波晚报,2008.12.28.

[4]本文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