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张县(读史)

时间:2022-12-15 浏览:56 分类:百科

老乡们点右上角关注村村通,聊城人自己的头条圈子!

寿张镇在阳谷县城东南十二公里处,南临金堤,是山东省通往中原腹地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原名王陵店,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寿张县治迁此,遂名寿张。

寿张县,春秋时良邑、战国时寿邑、秦时张邑,西汉时为寿良县。东汉初年,因避光武帝叔父刘良名讳更名为寿张。县治所初在今东平县新湖乡霍庄村,后迁至梁山县寿张集。金大定七年(1167年)迁竹口(今阳谷县李台镇竹口村,即祝家庄)。1179年还旧治,明初再迁现址至今。

以上是历史记载寿张沿革的史料,但在阳谷县一带却另外流传着关于它来历的两则故事。

一则是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会见当时聊城地委宣传部部长司洛路时的“笑谈寿张来历”。

1951年,因武训历史调查的原因,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长的司洛路随江青进京汇报总结。6月17日开了最后一次会议,毛泽东主席和江青请司洛路吃晚饭。饭桌上毛泽东主席问司洛路:“你是聊城的,你知道你们地区的寿张县为什么叫‘寿张’吗?”司洛路摇摇头,主席又问彭真、罗瑞卿、江青:“你们也不知道吧?”他们也表示不知道,毛泽东主席说:“你们知道唐朝有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手下的宰相叫张九龄,张九龄原来不叫这个名字,只因活到90岁,人们才叫他‘九龄’。这个张九龄深得武则天重用,在他90岁寿辰时,武则天赐给他一片地作为寿礼,这片地当时就定名叫‘寿张’,就是现在的寿张县。”

另一则故事来源于九世同堂张公艺。张公艺,原寿张县孙口乡桥北张人,生于公元578年(北齐承光二年),卒于公元676年(唐仪凤元年),历北齐、北周、隋、唐四代,寿九十九岁。

公艺自幼有成德之望,正德修身,礼让齐家,立义和广堂。制典则,设教条以戒子侄,是以父慈子孝,兄友弟和,夫正妇顺,姑婉妇听,九代同居,合家九百人,每日鸣鼓会食。养犬百只,亦效家同,缺一不食。

唐鳞德九年,高宗与武则天率文武大臣去泰山封禅。车过寿张,闻张氏九世同居,累朝都有旌表,因而也慕名过访。问张公艺为何能九世同居?公艺答道:“老夫自幼接受家训,慈爱宽仁,无殊能,仅诚意待人,一“忍”而已。”遂手书百忍以进。高宗连连称赞,并赠绢百端,以彰其事。

张公艺死后,人们便在寿张县城南边金堤上为他修建了一座庙,俗称“张庙”。因张公艺活了百岁,人们又习惯称着“长寿张庙”,有时也简称“寿张”。

来源:《阳谷民间故事传说》

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关注,以示鼓励!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点赞是一种尊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