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山中学(尧山中学成长史)

时间:2022-12-15 浏览:45 分类:百科

尧山中学
蒲城县尧山中学,民国二十三年(1934)由爱国将领杨虎城创办,最初命名为蒲城县私立尧山中学。杨将军曾在洛河畔购置3000多亩水地,并在咸阳建榨油厂,作为学校经费来源。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杨将军离职出国,学校由省政府教育厅接管,改名为陕西省立蒲城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恢复尧山中学原名。
民国时期,尧山中学是一所能容纳400余人的完全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学校不断发展。1990年学校有教职工123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教师合格率为66.15%。在校学生1524人(初中316人,高中1208人)。学校占地157亩,建筑面积69487平方米,有实验楼、教学楼、体育健身房、师生阅览室,藏书10余万册,教学设施齐全。全校分为教学区、实践区、活动区、住宅区四大部分。校园整洁幽静,布局合理,是蒲城县规模最大的完全中学。
尧山中学具有光荣的历史和传统。学校创办之时,正是中华民族危亡之时,日寇铁蹄践踏祖国锦绣河山,国民党政府却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反人民。不甘受欺凌的炎黄子孙奋起斗争,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尧山中学一开始就投入这一汹涌澎湃的民族革命洪流。在杨虎城将军爱国精神影响下,教师思想进步,学校民主空气十分浓厚。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讲红军胜利的消息,选学鲁迅的《友邦惊诧论》等杂文。《毛泽东印象记》、《大众生活》、《作家》等进步书刊广为传播。建校第二年,校内就建立了中共地下支部。民国二十七年(1938)后期,在中共陕西省委、渭北特委负责人方仲儒、张策领导下建立了地下党总支。在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尧山中学革命活动不断发展。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当天消息就传到学校。次日,学校地下党组织师生上街游行,拥护张杨“八大主张”,并联络蒲城各届20万人通电全国。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张直三暗中阻挠,游行队伍便冲进县党部,捣毁玻璃窗,烧毁文件,并以抗日救国会名义,把张直三和干事吕百侠抓到学校进行质问。以后拥出二人游街,给张直三戴了汉奸帽子。张直三摄于威压而溜走。
为使抗日救国家喻户晓,师生组织了许多宣传队深入城镇、农村、军队,发动各界群众,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农村小分队得知边念祖(省政府派往蒲城征催粮款的)不体恤百姓痛苦,反而贪污粮款放高利贷,利用职权借端侮辱妇女,百姓恨之入骨的情况后,决心为民除害,拘押边念祖,审讯其贪污破坏救亡运动的罪行。12月20日,抗救会在县城北门外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公审大会,群众要求枪决,但当时名为维持秩序,实为暗探的军警却以未带子弹为推辞。群众怒不可遏,要求当场执行,军警们都乘机溜走。大会最后决定由马志贤同学用军训枪执行惩治任务,群众深为拥护。此后国民党“中央电台”“中央日报”散布说,杨虎城设立的尧山中学完全“赤化”,有数百名学生武装暴动,但师生并未因此而屈服。
西安事变后,何应钦发起进军潼关轰炸西安的军事挑衅,杨虎城将军下属的驻大荔冯钦哉部动摇叛变。蒲城传来冯部将渡洛河进攻蒲城的警报,同学们义愤填膺,主动部署抗击,彻夜守卫。50名同学组成敢死队,准备迎敌。农历腊月二十二日,驻蒲城东北军骑兵团——檀自新部叛变,在县城放抢三天,软禁了杨虎城母亲,并声言要砸毁尧中,气焰异常嚣张。尧中师生同仇敌忾,组织队伍严阵以待,其威义使檀匪受到震慑,叛匪始终未敢走进尧山中学。
民国二十六年(1937)二月,国民党派6师进驻蒲城。政训人员进住尧中,监视学生,压制抗日救亡运动,并企图破坏地下党组织。他们逼赶师生于东侧教室,想以威压手段使共产党员暴露,师生们却同他们灵活机动地进行斗争。他们逼问:“你们爱什么人?爱看什么书?”同学们答:“爱爹妈,爱看数学。”逼问教师:“什么叫人民战线?”何寓础老师佯装不懂地查阅《辞海》,当场给他们以尖锐讽刺。不久国民党又改派28师驻蒲,他们一进校便用软手腕,采用赛球等方式和师生联络感情。同学们总是以猛打使对方失败,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运动场上,减弱其政治目的。由于师生们灵活坚韧的斗争,结果一个共产党员也未被发现,还公演了讽刺不抗日的话剧——《撤退赵家庄》。
民国二十六年(1937)四月,杨虎城将军被迫出国,进步教师多转移阵地,学生们通过地下党和“西北青年救国会”,到我党在泾阳安吴堡设立的“西北青年干部训练班”学习,受训后有的将革命书刊、革命作风带回母校,有的北上延安参加了抗大、陕北公学、鲁艺学习,有的担任实际工作,走上革命道路。杨拯民、李涛、林光,刘拓、何轰等,就是其中的优秀分子。
民国二十八年(1939)八月,李浩接任校长,这是尧中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李浩是共产党叛徒,国民党党棍和CC特务。他一进尧中便以整顿为名,禁止阅读进步书刊,并带来特务混入学生中。同学们勇敢地提出“三青团退出学校”的口号,给以迎头痛击。十月,日寇轰炸蒲城,勿幕楼被炸,四名学生死难,同学们提出到野外上课以保安全,而李浩借口有共产党活动,于十一月四日夜,调动县军警逮捕学生50余名,宣布开除百余人,又将被捕学生当夜转押城南八里的晋公庙。同学们夜晚持棍棒砖石,准备抗击再来捕人的军警,同时在李回家路上书写“打倒李浩”标语。李浩迫于反击和社会舆论,以后放回被捕者,而九位同学被送到西安劳动营受训,直到第二年才有四人回校。
李浩释放学生时,强迫他们写悔过书,还强迫被开除学生回校后参加三青团。这都引起师生的愤慨。民国三十年(1941)李浩捏造盗案,开除了地下党支部书记侯学东,加之李主持下,校风日坏,贪污赌博成风;他又以开面房办商店为名剥削学生。师生忍无可忍,组织了驱逐李浩的斗争。党伯印、王自立、张笔星为首,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六月公布了李浩的10大罪状,终于把李浩赶出学校。
民国三十六年(1947)上半年,尧中暂无校长,教育主任刘宗国代理校务。他趁机抓钱,不请教员。学生要求上课,刘不但不理,反而勾结国民党县政府以武力压制,尧中便掀起驱刘运动。李登文、吴恒信带头,利用国民党参议会对教育人员的不满,赶走了刘宗国,使他妄想代替校长、施行奴化教育的目的没有得逞。
解放战争后期,同学们利用组织学社、出刊墙报等形式进行巧妙的革命宣传。李登文主持的《创新》报,作了许多革命宣传。王天赦、校正等组织的“学习生活研究会”出刊《学习生活》七期,巧妙地介绍了进步书刊,揭露了国民党的丑恶活动,权剑琴、左成信还把这个组织的活动,发展到富平立成中学和西北大学,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个组织才以完成自己的使命而自行解散。
1949年2月21日蒲城解放,尧中许多师生跟随战略退却的解放军北上(赴白水仓圣庙,当时为西北野战军指挥部),满腔热情地投入革命队伍,表现了渴望新中国诞生的觉悟。4月28日,蒲城光复(第二次解放),尧山中学回到人民怀抱,在党和政府关怀下,茁壮成长到“文化大革命”时止,形成尧中历史上一个极其灿烂的时期,以学校的发展和培养人才之多来看,可以说这是一个值得赞誉的黄金时代。
这时期的尧中继承了自己的光荣传统,并在党的阳光雨露下迅速发展。师生们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努力改造旧的教育体系,学校充满新生活的气息。土改运动中,师生深入农村宣传;抗美援朝运动中,学生们踊跃报名参军;三反五反运动,师生们积极参加,这些都无不表现出高度的政治热情。学校的教学秩序也从解放战争的混乱状态,逐步走上正轨。此后尧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使学校成为一所无产阶级的新型普通中学,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尧山中学在改革教学的同时,大搞勤工俭学活动,开办工厂、农场,呈现出一派蓬勃兴旺的景象。反右、社教等运动以及社会上极“左”思潮不断干扰学校,师生们带着沉重的精神负担,从艰难中走了过来,使自己的学校具有较高的质量。以升学率而言,成绩是比较显著的:1958年为96.2%,1960年为96.7%。从1958—1965年,共毕业1644人,1202人被录入高校(保送升入高校和因家庭社会关系株连的不在其内)。这些学生现在分布在全国各地各条战线上,有党政干部、军官、作家、教授、工程师等。据1984年10月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的学生,在县团级和工程师、讲师以上者,达300余名。
这个时期,党也把许多荣誉给予尧山中学。1956年,尧中被评为省先进集体;1958年,校团委先后两次出席县、省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荣获先进集体称号;1959年,尧中代表陕西省高中生参加了全国田径、举重通讯比赛,获全国田径总分第4名,举重总分第三名,受到国家体委嘉奖;1960年,尧中出席了县、省和全国文教群英会和民兵代表会议,荣获先进单位称号;1985年,尧中被重新确立为陕西省19所重点中学之一,又先后获得全国体育传统项目(篮球)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光荣称号。
1976年10月后,尧山中学随着全国拨乱反正的步伐,逐步清除江青反革命集团极“左”路线的流毒,使学校走上正轨。1977年,党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制度,调动了千万青年实现理想的积极性,社会上自学成风,学校校风大变,尧中党支部抓住时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新的校风、学风和教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尧山中学的各项工作也转入适应“四化”建设的轨道。学校坚持党总支统揽,政教处、教导处、办公室三条主线并行,实施学校德育工作;坚持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充分挖掘本校德育资源,结合养成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在规范上;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在加强文化课基本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学质量逐年提高,1984年高考升学率为72%。从1977—1985年,尧中向各大专院校和高中专输送了974名学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