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杜祥琬院士农村散烧煤急需治理)

时间:2022-12-15 浏览:42 分类:百科

今天一大早就看到了中国能源报对杜祥琬院士提出的农村散烧煤急需治理观点,杜祥琬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在这个领域应该算是权威专家了。

笔者于烨想反问院士一句话,农村怎么在烧散装煤的情况下仍然比城市的空气好,请院士回答我这个问题。

杜祥琬院士

杜祥琬指出,解决好散烧煤的问题至关重要,煤炭现在在农村的用能当中还是比较重要的,大约占农村能源总消耗的55%。现阶段农村使用的散烧煤大部分质量达不到国家的标准,废气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会排放大量的烟尘、温室气体和酸性气体,是造成大气污染和雾霾的主要原因,既破坏污染环境,又严重危害民众健康,远远比大型锅炉使用的洁净煤炭污染要严重。

本着平等交流的态度,我虽为一介布衣但是我想我有提问和探讨的权利,在之前已经发生过禁柴封灶的事情,致使很多人都挨了冻,因此我国相关部门也多次强调:杜绝“一刀切” ,坚持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保障群众取暖。

已经被批评的封炉封灶

封灶

封灶

寒冬即将到来,此时杜院士提出该建议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难不成要那些没有通天然气的地区和烧不起天然气的人家再次挨冻几个月?

碳中和与环保于烨个人是举双手赞成的,但是要先保障有困难的地区和人的取暖生存问题,既然此建议是针对农村的,那就要替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我想院士的冬天肯定不会挨冻,因为有集体供暖与中央空调的双向加持。

院士可以在寒冬的时节在自己供暖极好的家里穿着个背心挥汗如雨的写作,但是农村有哪家哪户可以达到院士的条件呢,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因为杜祥琬院士您根本就没挨过冻。

杜祥琬

大部分农民没有进城买房的钱,即便有也不能按照专家所说开车回县城住房,开车去村里种地,这是不现实的事情,况且大部分的农民也不会有意愿去县城交暖气费,原因无它:太贵,种一年地才赚多少钱,一个冬天烧进去几亩地的产粮,有几个能愿意的?

有的地区主张给当地农民免费发空调,让大家挤在一间屋子里过冬,可实际情况是电费明显超支,农村房屋顶过高,空调取暖压根就不现实。

回看我们的碳中和问题,垃圾回收现在就是个摆设,垃圾桶倒是分了好几个,可是回头都倒在了一起,塑料袋、废旧电池、工业排放等不可降解的才是治理关键。

农村一个冬天也就烧这几个月的煤,老百姓也不是傻子,但凡天然气取暖的价格小于或者等于散装煤的价格,谁愿意半夜起来添煤封炉子,而且就目前农民的收入而言确实是有些囊中羞涩。

煤炭

杜祥琬院士介绍了应该向河南省兰考县学习:

应大力发展农村能源革命,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自2017年7月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工作至今,兰考县全面淘汰了薪柴和散烧煤,清洁取暖普及率从14%提高到99%。“兰考的太阳能、风能的资源并不是最好的,但是能够发展好集光伏、风电、生物天然气、智能电网、地热取暖、垃圾发电、智慧交通于一体的低碳能源网络,说明其做法有一定的普适性、代表性和可推广性。”

如果每个地区都能做到兰考县那样,那为什么同样是城市,全国大部分的城市没有与上海和深圳同步呢,提到的发展光伏、风电、生物天然气、智能电网、地热取暖、垃圾发电等等,哪一项不需要财政开支,财政开支从哪里来?大多数的县现在还没有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人均生活保障都没落实到位,请问哪里来的钱搞这些?

我不是抬杠,我说的是现实存在的问题,标杆好树,可是地域限制、财政开支、人口密集程度等都是明摆着的问题啊,如我所举例的那样,我们树立一个标杆就是上海市,让全中国的城市都变成上海这样,这可能吗?

上海

回归本文主要内容,于烨个人是支持碳中和与治理污染的,但前提是不能让老百姓挨冻,我不管你是什么院士,你提建议治理农村散装煤,我没有意见,但是让老百姓挨冻就是不行,要不然您就以身作则,去到没有天然气的农村与农民一起过冬。

我与院士的意见不同,我个人对碳中和的治理全面性,但急需治理的地方并不在农村,农村的空气质量要远比城市内好太多,随着对一些企业和养殖业的管理,农村的水源和土地也有了明显的改善,甚至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还是够饮用标准的,而城市的水源要么浑浊要么就全都是漂白粉根本不够直饮标准。

于烨讲真话,这次就不写结语了,文章内容立意已经表达清楚。

略带烟火气的农村

于烨讲真话

2022/10/4

今日头条独家发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