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张颐武灰色表达需要更多阳光照耀)

时间:2022-12-15 浏览:41 分类:百科

来源:环球时报

最近有一些网络平台上推送的短视频有几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比如所谓“日结大神”——不进工厂,在大厦做临时保安,赚一天钱,钱没了再做。还有所谓“花呗党”——“借钱过一天太轻松”“回老家不考研不工作很舒服”,或者渲染性别对立、家庭矛盾等等。任何职业都有其社会价值,单纯的个人选择不具备更广泛的社会示范意义,但此类视频刻意以逼真的现场感和多少有些滑稽的叙述来营造氛围,在对社会的认知方面相当“灰色”,还有意以标签化叙事吸引其他短视频博主模仿。虽然其所表述的现象和背后的情绪都不是社会主流,却通过流量推送制造出一种伪热门的现象。

应该说,这类“灰色”意识的传播并没有逾越社会的道德和法律底线,没有成为反对甚至攻击社会的“黑色”,但也缺少对社会主流、同时为公众所需要的“亮色”,而只是一种“灰溜溜”的情绪,一种同整个社会奋力进取与积极向上相对立的消极情绪。当那些“黑色”的东西已经由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强化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彻底失去市场之后,这些“灰色”情绪与当下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再经过刻意渲染和加工,通过互联网平台的传播和放大,形成情绪无意识地传导。这些都凸显了其“灰色”的特质。

消极意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其以非常狭隘片面的视角和态度来诠释社会中的一些现象,用“灰色”的方式渲染某些情况的不可改变,解构和贬低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意义,把个别存在的现实或选择普遍化,通过具体、感性的渲染来营造一种不良的社会感受。这种氛围从营造到传播的过程是极为片面的、人为刻意的,不是社会现实的真实表现,而是让简单的情绪宣泄成为某种远非客观的“态度”,放任这种态度变成一种状态。

二是这些视频利用了观众的心理,即借着这样的“灰色”内容来放纵某些消极情绪并把这些情绪“合理化”。面对生活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这些“灰色”内容不是鼓励通过自身努力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把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常态化为一种所谓“选择”,让大多数人努力向上、奋斗进取的意志和行动得不到更多展现。而是让人被这些视频所触动,将一些负面情绪合理化为一种内在意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消极的。

要让这些“灰色”表达在社会层面被超越,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把社会对各阶层尤其是年轻人支持和引导的实际情况、社会客观现实及未来前景更多地传递和展现出来。中国的发展还在路上,年轻一代有广阔的前途和多样的前景,能够与国家的发展并立前行,只要努力奋斗,自身价值能够更多更好地得到实现。一些具体问题的挑战不是不可被克服和超越的。

应该看到,在当下的互联网空间,对故事陈述的争夺变得越来越重要。一边是更为真实的、在社会现实中得到更多回应的故事;一边是从“灰色”扭曲的角度去讲述一些极端的事例,并把这些极端事例渲染为社会“普遍”的状态。要塑造健康的故事陈述环境,就需要不断发掘和发现具体、生动,能够激发人们正面反应的故事。同时,需要更注重掌握故事传播的新渠道,让生动的故事能有效触及各个人群。

另一方面,要对社会进程中存在的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做客观全面的阐释和分析,把社会正在改变的实际进展进程全面地向社会作呈现。同时也要把在任何时代、任何人想要过美好生活都需要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和努力拼搏的现实状况传达给年轻人。

“灰色”需要更多阳光的照耀,而现实的人生有各种希望和机会。(作者是北京大学教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