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最真实的25句话)

时间:2022-12-15 浏览:34 分类:百科

1959年,《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出版,虽然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其中的许多闪光的观点至今依旧对读者有着毋庸置疑的说服力。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这样评价这本书,“对普通读者友好,而对社会学家来说,这是一本在其职业生涯中可以反复阅读的作品”。

该书在1961年就获得了美国社会学会年度图书奖——麦基弗奖,后来还入选了国际社会学学会(ISA)组织评选的“20世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十本社会学著作”。

向上滑动查看

1

Weber, Max:Economy and Society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

2

Mills, Charles Wright: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查尔斯·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

3

Merton, Robert K.:Social Theory and Social

Structure

罗伯特·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4

Weber, Max: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5

Berger, P.L. and Luckmann, T.: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彼得·柏格,托马斯·卢克曼:《现实的社会建构:知识社会学论纲》

6

Bourdieu, Pierre: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

皮埃尔·布迪厄:《区隔:趣味判断的社会学批判》

7

Elias, Norbert:The Civilizing Process

诺伯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

8

Habermas, Jürgen: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

9

Parsons, Talcott:The Structure of Social Action

塔尔科特·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

10

Goffman, Erving: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书中“拟剧论”的提出,显示出作者欧文·戈尔曼非凡的洞见,通过比拟戏剧来研究社会互动,现在看来稀松平常,但在当时彻底颠覆了社会学固有的认知模式,即把社会看成一个各司其职的系统。

在戈夫曼看来,那种理解无异于忽视了每个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毕竟每个人都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社会结构的约束,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去参与和改变。

同一个人在人前人后迥然有别,明星人设坍塌令人大跌眼镜,无人不费尽心机在朋友圈营造个人形象……这些现象都可以在这本经典学术书中得到解释。

“演戏”是理解这本书的一个关键词,社会中的个体作为一个“演员”为何要选择配合他人表演,如何精心处理好台前幕后的关系,当演出发生意外又该如何及时补救……

当然,如果你把戈夫曼的观点简化成对“戏精”的批判,那无疑是片面的,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每个人的表演,对表演的细致观察也并不否认更大的社会结构的存在。尽管戈夫曼一向被认为是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他反对包括“符号互动论者、结构主义者抑或存在主义者”等等在内的各种标签。

事实上,他的观点比许多读者所了解到的更加丰富。今天,小北就带大家一起回顾《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的经典名句。当然,在展示每一段金句之前,一些特殊的用语会作一定解释,方便大家理解阅读。

01 那些关于“表演”的真相

表演”:指代个体持续面对一组特定观察者时所表现出的,并对那些观察者产生了某些影响的全部行为。

前台”:个体表演中以一般的和固定的方式有规律地为观察者定义情境的那一部分。

1. 表演显著地表现了它所在社会的普遍、正式的价值标准,我们可以用涂尔干 (Durkheim) 和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办法,把它看成是一种仪式——看成是对共同体道德价值的表达性复原和重申。

2. 表演者可以相信他的观众会把某些微小的暗示当作他的表演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符号。但这种便利也有其不便之处。由于同样的符号接受倾向,观众可能会误解一种暗示所表达的本义,或是在一些意外的、无心的、偶然的,或表演者并未在其中赋予任何含义的姿态和事件中,解读出一些令人尴尬的含义。

3. 表演所要求的表达一致,指出了在我们的人性化自我 (all too human selves) 与我们的社会化自我 (socialized selves) 之间一个至关重要的差异。作为人,我们也许只是被反复无常的情绪和变幻莫测的精力所驱使的动物。但是,作为一个社会角色,在观众面前表演,我们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4. 当某个行动者扮演着一种已获确认的社会角色时,他通常都会发现,一种特定的前台已经为他设置好了。不管他扮演这个角色的主要动机是想完成特定工作的意愿,还是想维持相应的前台,行动者都会发现,这两件事他都必须去做。

5. 当考察一个群体或阶层时,人们会发现,其成员往往把他们的自我主要倾注于某些常规程序,而不太重视他们所表演的其他常规程序。因而,一个专业人员也许乐于在大街上、商店里或在家里扮演一个非常谦逊的角色,但在其施展专业才能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表演就会非常注重给人以很有能力的印象。他在为这般表演而调整行为时,不会对他所表演的不同常规程序的整个范围都予以关注,而是只关注那种他的职业声誉源出于其中的常规程序。

6. 一种常规程序的表演能够通过它的前台向观众提出某些相当抽象的要求,而这样的要求在表演其他常规程序期间也会向观众提出。这种构成使得一种表演能够被 “社会化”,并通过模塑和调整使表演与它所面对的社会的理解和期望相符合

7. 在个体向他人呈现某种活动成果的互动中,他往往只向他人展示最终的结果,把观众对他的评价引导到某个功德圆满、无可挑剔并精心包装过的基础上。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完成某项工作实际上并不需要投入多少精力,那么这个情况就会被隐瞒起来。在另一些情况下,被隐瞒的则是个体长时期经受孤寂、疲惫劳作的情况。

8. 在我们的商业生活中,表演的这种特征也经常会被利用,并被人们以 “个性化服务” 的说法加以诽谤;在现实生活的其他领域,我们也经常拿 “临床关怀” 或 “热情招呼” 开玩笑 (但我们似乎经常会忽视,在扮演客户角色时,我们也经常试图给老板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好像我们不是在向他 “购买” 某种服务,而是我们认准他了,也绝不会考虑再去别处获取这种服务,从而巧妙地与老板之间构建起这种个性化的效果)。或许这正是我们的罪过,它让我们的注意力指向这些愚不可及的 “伪关系” (pseudo gemeinschaft) 领域,因为在现实生活的任何领域,几乎没有哪一种表演不是依赖这样的个人手法,以使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特殊的交往关系被夸大。

9. 应当注意到,一个人可能完全适应了他的前台区域活动 (或前台区域角色) 以至于会把后台放松也当成表演。一个人在退到后台时,他或许感到不得不以一种随意的方式竭力摆脱他在前台的角色,这种后台行为与其说是为表演提供放松的机会,还不如说是一种更为做作的表演。

10. 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一切中最重要的也许就是,个体在他任何一种常规程序中所维持的虚假印象,也许会对他所有的关系或角色构成一种威胁。因为,该常规程序仅仅是他所有的关系或角色中的一部分,如果他在其活动的某一领域中的伪装被无情地拆穿,那他不仅会名誉扫地,还会使人对他那些本来就无可隐瞒的其他活动领域也产生怀疑。同样,也许个体在其互动期间实际只需遮盖一件事,而且这件事即便有可能暴露,也只会发生在表演的某个特定时刻或阶段,但是,表演者因此而产生的焦虑却可能会遍及整个表演过程。

02 该配合你演出的我没有视而不见

表演剧班”:简称“剧班”,表示在表演同一常规程序时相互协助配合的任意一组人。

11. 表演者也会被他自己的行为所欺骗,他在表演时会相信,他所造成的现实印象就是唯一的现实。在这样的情况下,表演者成为他自己的观众;在同一表演中,他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也许,他体现着他试图在他人面前维持的标准,所以他的良知要求他以一种正确的社会方式行动。

12. 个体也许私下维护着他自己并不相信的行为准则,他维持这些准则只是出于一种真实的信念:有看不见的观众在场,他们会对背离这些准则的行为做出惩罚。换言之,个体也许是他自己的观众,或者想象有观众在场 。这应该使我们进一步看到,剧班本身可以为没有亲眼看见演出的不在场的观众呈现一种表演

13. 表演者的目的是维持特定的情境定义,实际上,这代表着他对现实持什么样的看法。一个人的剧班,因为没有其他剧班成员会将其决定告知于人,所以他能迅速决定对一件事采取何种可行的立场,然后一心一意地行动,仿佛他的选择是他唯一可能做出的选择。他的立场选择也许正好适应他自己的特定情况和利益。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有着对现实的特殊看法

14. 当一个参与者在互动中传达某些信息时,我们希望他能以自己计划选择的角色的口吻,公开地表达他对整个互动的评论。这样,所有在场的人作为这种表达的接受者,都会获得平等的地位。因此,诸如窃窃私语等,通常会被看作不合适的情况而被禁止,因为它会破坏表演者表里如一和言行一致的那种印象。

15. 表演者会在角色外的互动中传达大量的信息,并且,这种传达方式并不会让观众意识到表演者传达了任何与情境定义不相符合的东西。被允许参与这种秘密沟通的人,被置于一种与其他参与者面对面的、共谋的关系之中。通过相互承认,他们对其他在场者保守着有关秘密;他们相互承认,他们所维持的真诚的表演是他们正式设计的角色的呈现,也仅仅是一种表演。

16. 我们发现,表演者、观众和局外人都会使用各种技术来维持表演,设法避免可能的崩溃,或者纠正未能避免的崩溃性事件,或者设法使其他人有可能这样做。为了确保这些技术的使用,剧班倾向于挑选忠实的、遵守纪律的、谨慎的成员,并且选择巧妙的观众。

17. 当两剧班之间建立起的操作共识包含着明显的对抗时,我们会发现,每个剧班内部的分工最终可能导致一种暂时的再合作,这种再合作使我们意识到,并非只有在军队中才有缔结盟友的问题。一个剧班中的某个专业技术工作者会发现,他与敌对剧班的同行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会以同一种语言聚在一起交谈,这种语言能使他们在一个相对独立于所有其他参与者的剧班基础上合作。

18.无论人们的社交和友谊的需要是如何产生的,其结果看来不外乎两种形式:需要有观众,可以在他们面前自吹自擂;需要有剧班伙伴,可以与他们一起共谋秘密并获得后台松弛。

03 有关“表演者”的印象管理技巧

19. 我们考察表演的一般特征时,提出表演者的行为在表达方面必须要有责任感,因为许多微不足道、漫不经心的动作恰恰传达了不合时宜的印象。我们把这些事件称作 “无意姿态”。

20. 存在着一些经常被称作 “闹剧” (scenes) 的情况,即个体的举动破坏或严重威胁到合意的礼貌外表,虽然他的行动不会是为了造成这种不协调,但他行动时知道可能会引起这种不协调。“大吵大闹” 这一常用习语之所以贴切,是因为实际上一种新的场景正是由这种崩溃造成的。剧班之间先前预期的相互影响突然被搁置起来,一种新的戏剧性场面强行发生。

21. 当一个事件(表演崩溃)发生时,表演者所支持的现实就会受到威胁。在场的人可能会变得慌乱、不安、尴尬、紧张等。毫不夸张地说,参与者可能会发现自己惊慌失色。当这些慌张或窘态被察觉时,表演所支持的现实可能会进一步遭到破坏或削弱,因为这些紧张的迹象在多数情况下所表明的,正是呈现角色的个体的本来面目,而非他所扮演的角色的面目,因而是将隐藏在面具之后的个体形象强加给观众。

22. 如果一个剧班要维持它所采取的方针,剧班成员在行动时就必须好像他们已经承担了某种道德义务一样。在表演的间隙,他们绝不能泄露剧班的秘密——不管这种泄露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或基于某种原则,或是由于个人缺乏谨慎。因而,家庭中较年长的成员常常需要提防孩子会听到他们的闲谈和自己的供述,因为一个人永远不能确定孩子会把他的秘密告诉给谁。

23. 守纪律的表演者也是 “克己自制” 的人。对于他的个人问题、对于犯了错误的同伴、对于对他抱有不当情绪或者怀有敌意的观众,他都能抑制自己,不会感情用事。他有能力不让自己去嘲笑那些感觉很严肃的事情,也不会一本正经地对待那些感觉很幽默的事情。换句话说,为了表现对剧班建立的表达现实的情感路线的坚持,他能抑制自己自发的感情冲动,因为如果表露了某种被禁止的感情,不仅可能导致不适当的披露及损害操作共识,还可能会将剧班成员的状况一览无遗地透露给观众。

24. 表演者必须对暗示敏感,并善于接受暗示,因为观众正是通过暗示来警告表演者他的表演不受欢迎,如果他想顾全情境,最好迅速修正错误。其次,如果表演者无论如何都会误传事实,那么他就必须依照误传事实的礼仪来行事;他绝不能使自己处于最蹩脚的借口和最为配合的观众都无法解救他的境地。

25. 如果个体在他人面前维持一种连他自己也不相信的表演,他就会体验到一种特殊的自我异化,对他人产生某种特殊的戒心。正如一位美国女大学生所说的那样:有时我会在约会时 “装傻”,但又有一种厌恶的感觉。这种感情是很复杂的。

封面以黑色为背景,辅之圆形舞台和一排排舞台座椅,营造虚拟舞台。舞台上放置一张面具,呼应书中的重要概念。金色的英文字母作为主要装饰元素,使封面不沉闷、更加活泼。戈夫曼将自我呈现比作舞台上的表演,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不到真实舞台,尽管处处是舞台。封底设计了一束从舞台顶打下来的灯光,寓意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舞台上进行表演。

你觉得这本书在今天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启发?

谈谈你的阅读理解和体会

2位幸运读者将获赠新书

一本了解个体为何及如何在他人、社会中进行表演的佳作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作者:欧文·戈夫曼

国际社会学学会(ISA)组织评选的“20世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十本社会学著作”之一,社会学、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必读经典。

-End-

编辑:王钰莹、黄泓

观点资料来源:《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

scb01@pup.cn

北大校园入选“全球典型案例”!

让外国人头疼的中文,蕴含着东方的哲学智慧

奥斯曼帝国与最后的十字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