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影片(看电影)

时间:2022-12-15 浏览:35 分类:百科

小时候,在我们农村,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电影是最常见到的一种文化形式。从我记事起,记得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宝莲灯》,演的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当时年纪太小,刚能记住事,所以电影的内容也不懂,只记得花花绿绿的画面很热闹。放映的时候占用了村里的学校,由于是在白天,不知谁从家里拿来几块毯子把窗户遮住,屋里也就暗了下来,有几个后生,特地站在窗台上用手护着毯子生怕掉下来,一直坚持到电影放完。全村男女老少挤满了教室,有的坐在课桌上,有的坐在凳子上,有的干脆就坐在地面上,都看得精精有味。我大约记得是由母亲带着坐在课桌上的。

之后,村里隔三差五就会放电影,大多数时候就在村西头的一大片空地上,用两根直直的木杆撑起一块洁白的幕布,在不远处架起放映机,一束白亮的光打到幕布上就有了活动的画面,还有声音,有的画面是黑白的,有的是彩色的。即使是在大冬天,看电影的人也很多。最初我是由姐姐们带着,父母是很少带我的。

后来逐渐长大了,我也有了自己的玩伴,也就可以跟着他们一起看了。自从读书识字后就能通过字母看懂演的内容了,一些电影的名称至今还记得,比如《刘三姐》《升官记》《追鱼》《黄英姑》等。

最初看电影是免费的,估计当时是生产队放的,后来包产到户后生产队没有了,没有人给免费放电影了,于是就由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包场,也就是从乡里雇回专门放电影的,给人家一定的费用,然后选择村里一家比较大而且有围墙也有大门的院子,临时用彩纸印一些电影票,谁来看就先在门口掏一毛钱买一张票,给了把门的就可以进去看了。当然包电影的那几个后生既能给村人们带来文化活动,同时也可以挣几个小钱。当然像我当时的年龄小个子也很低,是不用买票就能进去的。

印象最深的一部电影就是《少林寺》了。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和精彩激烈的打斗场面看得我们都热血沸腾,那个时候已经读书了,也记住了那几个主要人物的名字:小虎、王仁则、方丈、秃鹰、李世民等主要演员,当然还有几个叫不来名字的和尚。看过这部电影后,村里可就热闹了。每天放学之后,我们一些小伙伴就拿着用长长短短的木棍,经过加工之后就成了刀枪,也事先分了派别,双方进行打斗,“兵器”的撞击声,嘴里的“喊杀声”响彻大街小巷,大人们是不管,只在一旁看热闹,有时还不嫌事大,腾达我们几句,我们打斗得就更加激烈了,知道传来了妈妈们呼唤回家吃饭的声音才作罢。

后来又看了《武林志》,这部电影以拳脚功夫著称,我们就也开始练习拳脚功夫,特别是练习掌法,没事的时候就用手掌在墙上、树上,甚至石头上劈砍,即使很疼也忍着。我和一个个子很大的同伴经常扮演东方旭和达德罗夫的角色在同伴和大人们面前展开激烈的较量,我也真能巧妙地避开大个子同伴的进攻并能占到一些便宜,引得同伴们一阵阵喝彩和起哄,每到这时我也是洋洋得意,妄想着自己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武林高手,行走江湖,打包世界不平事。

如果邻近村子放电影我们也会相跟上一个伙伴一起去看,有时也会跟在大后生们的身后去。记得有一次冬天的一个晚上,我和隔壁的六小跟着几个后生要到河对岸的那个村看电影,走到河边的时候河面已经结了冰,但还不结实,几个后生便怂恿我俩走在前面探路,结果我踩在了一处薄冰,扑通一声就掉进冰窟里,好在河水也不深,及时地便跳了出来,但是裤子和鞋子已经湿透了,如果继续还去一晚上就冻坏了,后生们就让我赶快回家。 回到家之后母亲也没有责骂,只是让我把棉裤脱下来,揭开席子压到炕头,把鞋子放到灶火坑里,到第二天火热的炕头就把我的棉裤给捂干了,鞋子也让灶火里的余热烤干了,还不耽误上学。

后来,村里有了电视机,电影也就逐渐退出了农村的舞台。现在,每当想起当年看电影的情景,就觉得当时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