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滑稽演员刘敏(评弹界历史上)

时间:2022-12-15 浏览:36 分类:百科

刘敏老师,有名评弹表演艺术家、评弹名家、国家一级演员、滑稽泰斗刘春山之女、情景剧“老娘舅”里的“富贵嫂”的扮演者。

这部书当时说了整整二十年,说的是老上海的一位越剧名伶的悲剧故事,故事还是老故事,她的人生旅程也一如那时的阮玲玉、周璇,乱世佳人、红颜命薄,一场急风暴雨之后,便命赴黄泉,只剩下一段凄婉、留待后人说。这部书就叫《筱丹桂之死》,说书先生,男的叫周孝秋、女的叫刘敏。刘敏的父亲叫刘春山,上海早期滑稽戏三大家之一,他登台时常把当天报载新闻编成段子演唱,观众便称他为“潮流滑稽”。刘春山英年早逝,刘敏记忆中的父亲印象模糊。自己记得在四岁的时候,这个时候自己爸爸已经在生病睡在床上、还没送进医院的时候,自己有一点点记忆,自己搬了一个小板凳坐在他床前,在床前他拿一个三巧板笃笃笃笃地敲,自己觉得蛮好玩的,自己就这么一个印象。虽然从小失去父亲,但少女时代的刘敏依然是幸福的,她家近淮海路、在启秀女中上学,感受着这个时尚之都所能给予一个女孩子的种种快乐。她天性活泼、爱好文艺,专长是溜冰和唱绍兴戏。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评弹艺术家蒋月泉先生。偶然,自己有一次在一个朋友的家,这个朋友是上海市虹桥疗养院的院长叫丁伟康,因为他有个太太年纪比较轻、欢喜看绍兴戏,自己是通过导演南薇介绍、自己认识了以后,自己在他家吃饭碰到了蒋月泉老师。蒋月泉是评弹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蒋调”说表诙谐、唱腔儒雅。他一听自己唱绍兴戏,他说你绍兴戏唱得蛮好,你可以唱评弹、你会唱吗,自己在电台里面听的《罗汉钱》,自己只会唱四句,自己就把这四句唱给他听。他说你的形象和各方面说书蛮好的,自己讲我没听过。那他就说你去听仙乐斯,我在仙乐斯说书呀,那么自己就去仙乐斯去听书了。仙乐斯书场离刘敏家里不远,有个远房亲戚在书场里烧大炉,刘敏天天溜进去听书、省了门票钱,刘敏边听边学,想着有朝一日蒋月泉先生来考她、收她作学生,可蒋月泉先生没有收她。刘敏以后才得知那时正经历着运动,蒋月泉先生自身处境艰难、又岂敢招徒授艺,可当时的刘敏已喜欢上了评弹,她苦练琵琶、又辗转托人,最后拜到了评弹演员庞学卿的门下。庞先生在常州评弹团,他要刘敏去常州。去常州评弹团,自己妈妈不同意,自己妈妈就养了自己一个女儿,她说你去了家里没人了,但是庞学卿老师和自己说,我们说书不在外面、上海经常来说的,所以要跑码头的。自己记得有一次天蛮冷的,自己到常州去考,自己考取了、就进了常州评弹团,读书不读了,从这一天开始,冬天自己记得蛮冷的十二月份去考的,到一月份开始就到常州评弹团了,进了常州评弹团去跟先生去跑码头。

这是刘敏平生第一次跑码头,江水呜咽、船只摇荡。刘敏被当时人们所共有的那种热情推动着前往不同的目的地。记忆里当时的一切似乎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一份艰辛和困苦,相反地、充满了意外的愉悦和兴奋。哎、这个时候说书啊,看看这样艰苦,但非常开心,为啥、生意好得不得了,十里路外的观众他们拿着灯笼、会来听书来。那时的刘敏还没有满师,她跟着老师庞学卿边学边演,跟团走码头这种新的人生体验暂时缓解着思乡的苦闷,但却消除不了一次次成为团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对象给她带来的烦恼。碰碰要有运动的,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己从小在家、外婆和妈都是要依自己的,自己讲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怎么要自己批评自己的呢,我自己批评不来的呀,我讲不出来呀。他们说自己娇生惯养,自己样样式式呢,头发也和别人两样的、衣服也两样的,什么东西穿出来总归你一看不像说书的,你这个人就有点洋派,空下来还要唱唱绍兴戏唱唱歌,说书嘛你一门心思,所以在生活上自己总归吃批评的。自己属于胆子小、自己怕了,自己对先生说、自己说先生我不说书了,你们一直要批评我、我要退团了。先生说你已经可以赚钞票了,你马上可以赚钞票、要把你转正了、转正下来,先生说、你就和我拼双档了,你怎么要回去呢,自己说我不说书了,你们一直要批评我。自己就退掉了。

离开了评弹团的刘敏成了一片无根的落叶,这时的刘敏已结了婚、有了孩子,为了生计、她背上三弦开始了独自跑码头说书的生涯。自己曾记得有一次到苏州旁边的唯亭,就是唯亭,自己到这个书场里去一看,已经有先生在说书了,那自己就对老板说,你有先生在说书怎么还写信给我叫我来说书,今天是大年夜,我回到家我怎么去过年啊,他就说刘老师你不要急不要急,我有个地方我介绍你去说书,现在下午我给你摇船摇出去,那个地方没人去说过书,现在第一天去是开青龙,保证你生意好。那么自己想自己只要有钱赚有饭吃,自己说我去。那么他摇着一只小船,这只小船一路上摇过去,摇到阳澄湖当中一个小岛,把自己放下来领到里面,根本是没书场的、也没茶馆的,是一只茅草房,这个茅草房是经常他们大队里开会用的,所以长凳摆了蛮多,马上去拿两块门板下来、搭了个台,台上摆个凳子,说今天大年夜晚上开晚场。自己夜里吃到晚饭化妆好后,老板自己的老婆、小孩来搀自己去说书,到这样的一个草棚棚里面,自己一看一吓,人坐的是非常满,自己看这么小的岛、人是什么地方来的,里面是真的非常亮,四个汽油灯吊好了,台上是一个汽油灯非常亮、自己就在那里说书,下面的听客是男的少女的多,都是些娘娘们带着小孩一道来听书,他们没看见过评弹,哎呀,自己这个一趟生意虽然说在这样小的地方唱、唱得好的不得了,天天客满,自己从年初一唱到正月十五。

这样的日子过了没几年,一场摒除一切传统文化的“文化大革命”暴风骤雨般掀起,再也没有一个码头可以接纳这位个体女艺人和她的那些弹词了,刘敏被分配到了广慈医院的营养室,成了一名医院临时工。在1967年1968年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在高潮的时候,自己在广慈医院里面工作,广慈医院里这个大小的会啊都是批斗会,台上去的人都是专家、教授,都是些有名的医生,一个个都拎到台上去斗,头颈里挂着铁牌子,有时候他们开会,开什么会,也有开这种庆祝会他们唱歌唱的都是语录歌,各种不同的毛主席的诗词歌。他们跟自己说,小刘你也会唱的,自己说我是会的唱的,我唱评弹的。他们说你唱什么,自己说我只会唱《宝玉夜探》,他说我们明天开会你也来唱一支,自己也糊里糊涂、拿了个椅子到台上唱《宝玉夜探》,一个开篇唱掉,也没人来和自己说这个开篇不好唱的,结果唱过以后,过了一个星期,这里面的造反队的司令部里面的一个女的说,“小刘呀,这个你不好唱的,这个唱了要抓去的。”自己说,这个《宝玉夜探》谁都知道的,怎么会不好唱。这个是“四旧”啊,才子佳人的开篇你怎么可以唱。被她一说自己倒一吓,但现在吓得晚上睡也睡不着。

一个星期之后,刘敏便被调离了原来的工作、去看“牛棚”,不久、又因为她给“牛鬼蛇神”们传递信件而被赶出了医院,去区供电所修电灯,当时的刘敏并不清楚工作频繁调动的原因,她说自己是个糊涂人,只知道工作调动是革命的需要,只是每到个新的工作岗位,她都带着她那心爱的三弦。别人知道她原来是评弹演员、让她唱,她就来一段《宝玉夜探》或《莺莺操琴》。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刘敏心中并没有什么怨恨,只是感觉昔日的舞台离她越来越远了。那一年春天,刘敏看到一场春雨过后、柳树抽出了新芽,人们告诉她说,开篇又可以唱了、评书又可以说了。刘敏觉得自己一下子获得了新生,虽然作为女人最好的日子已经过去,但她艺术的生命即将从新开始。1979年后,刘敏加入了上海东方评弹团,创作了《白衣女侠》、《偷龙换凤》等书目,受到评弹观众和听众的喜爱。1983年,30万字的《筱丹桂之死》完稿,第二年挂牌开演、立时观众如潮。刘敏在书中不但演绎了越剧名伶筱丹桂的悲剧人生。同时塑造了金宝宝这样一个亦庄亦谐的被侮辱与被伤害的女性形象。

在这个悲剧喜说,看看筱丹桂的一生、非常坎坷,到最后是吃来沙尔死的,但是这部长篇听下来,下面观众是笑声不绝。自己在书里创造了一个金宝宝,这个金宝宝自己用一半的苏北话和上海话夹在一起,听客容易接受,因为我们说书里面起到苏北人的角色总归是坏人,不是贪赃官、就是坏的当差,总归是坏人。哎,自己想我把它翻过来、合乎情理之中、出乎意料之外,所以这个人物下来呢被自己书台上能够站住,观众们十分喜欢听这个金宝宝。自己记得在苏州演出,一个听客说,刘老师今天有没有金宝宝,自己说今天这回书没有金宝宝。今天没有金宝宝,我不来听、明天来。他对自己这样说,所以观众对这个金宝宝是十分喜欢的。徐维新说:“金宝宝这个人物给观众印象很深,为什么深、她噱,她是个喜剧人物、而且是个小人物,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面她要生活,她要与一些所谓的大人物要抗争,她用了很多巧妙的东西,刘敏她在塑造这个人物上自己觉得她是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因此她以后又搞了金宝宝的其他的系列,又是三十回书,就是塑造金宝宝这个人物,所以她是不断地成功地在塑造一个小人物,而且是一个正面的小人物。”

从1983年到1990年,《筱丹桂之死》演出场次超过1千场。热爱评弹艺术的我国老一辈领导人陈云同志也对《筱丹桂之死》提出了肯定意见,并手书“出人出书走正路”的条幅赠给刘敏。他们团里团长对她说,陈云同志要听自己这部书,这个时候还没录像,听的是小的盒带、陈云拿去听,听了以后,陈云他就说:新的书,三分好,就要鼓掌、就要叫好,因为你是创造出来的,当然陈云听了以后、也提出了当中的有种应该改,不要把当时的国民党丑化得如何如何,该怎么样就应该怎么样,让人家知道当时的时代是什么样的情况,所以他们听了陈云的话以后、把它改回来,他听了以后十分开心、一直笑,他说:听书现在我觉得应该开心,不要悲悲切切的。他不喜欢听悲悲切切的东西,所以陈云这样、对自己来说是十分大的鼓励,自己更加有信心把这本书再一点点重新再修改再提高、再修改再提高。

一晃当时二十年过去了,刘敏已迈入了花甲之年,说《筱丹桂之死》的学生也已经有了四辈人。回想起来,刘敏觉得自己这辈子是幸福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