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 印度(富士康败走印度)

时间:2022-12-15 浏览:34 分类:百科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人口数量一直位居全球领先,虽然这些年的人口数量已经有所下跌,但是依然超过了一些西方国家。由于中国的人口数量众多、劳动成本低廉,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展开布局,一些知名的外资企业甚至将其生产线、工厂等一一迁往中国,就像家喻户晓的智能手机品牌——苹果手机。

基于苹果手机的品牌效应以及市场占有率,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并且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外资企业的不断入驻,中国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劳动成本、土地成本等各项成本都在不同程度地上涨,因此一些外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选择离开。

毕竟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目的都是为了赚钱,为了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于是,一些外资企业为了控制成本、维持公司的正常运作,开始把目光放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就像越南市场、印度市场。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华为、小米、OPPO、vivo等国产手机品牌的不断兴起,苹果公司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

为了保证苹果手机的销量,苹果公司开始将一些生产线迁至印度市场,似乎想要把印度发展成为全球第二个消费大国。作为苹果公司的御用代工厂商,听闻苹果公司想在印度市场展开布局一事,富士康随即斥资50亿元在印度市场建立新的工厂。

富士康之所以跟着苹果公司在印度市场建厂,一是因为富士康的营收主要源自苹果公司,如果没有苹果公司的订单,可能富士康无法成为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二是因为印度市场的劳动成本低廉,平均劳动成本1000元极具吸引力,加上印度市场的发展潜力丝毫不输当初的中国。因此,苹果公司、富士康一致认为印度市场有望成为第二个“中国”。

进行了一番利弊权衡,富士康开始在印度市场建立第一个代工厂,并且招聘了大量各道工序的工人。然而,随着iPhone 机型的投产,印度市场逐渐暴露了一些弊端。为了满足苹果公司对于产品产能的需求,富士康不得不要求工人们加班。但是印度工厂的工人不懂得吃苦耐劳,更不愿意加班。

对于这一局面,富士康只能扩大招聘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劳动力成本。除了工人们不愿加班,印度市场的配套设施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富士康的发展深受打击。基于配套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富士康总是面临停电,导致工厂的工作效率不断下跌。加上一些零件需要通过中国进口,印度市场的交通不发达等等,导致富士康的综合成本呈现上涨趋势。

随着各项成本的不断上涨,富士康不可避免地面临亏损。面对这一局面,富士康最终选择败走印度市场,这意味着富士康50亿的建厂梦破碎。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富士康第一次选择离开印度市场,类似这样的经营危机已经不在少数。由于时间仓促,导致工厂的各项指标无法达到指标,富士康工厂的印度工人进行了吐槽。

加上富士康要求工人加班,导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被压垮了。正是这样,印度工人们纷纷罢工,一些暴躁的工人甚至砸了工厂的机器、设备等。对于富士康而言,这一地域文化差异让人无法预料,相比印度的劳动成本,中国的劳动成本贵了一些,但是中国工人的工作效率较高、吃苦耐劳,稳定性一直位居全球第一。

不过,富士康选择忽视中国市场,转而选择了劳动成本低廉的印度市场。基于富士康、苹果公司在支付方面出现的纠纷,富士康斥资50亿在印度市场建立工厂的计划无法得到印度政府的批准,这一局面让人十分遗憾。因此,富士康败走印度市场之后,只能重新回到中国市场展开布局。

毕竟2020年是5G智能手机的黄金发展阶段,对于富士康而言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是“离开容易回来难”,当初大张旗鼓地跟随苹果公司在印度市场建立工厂,现在因为工人不愿加班纷纷罢工败走印度市场,并把目标放在中国市场。可能富士康重回大陆十分容易,但是想要实现长远发展可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比亚迪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代工厂商,随着比亚迪的不断发展,富士康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渐减少,甚至失去一些订单。一旦比亚迪抢走了富士康的订单,富士康的营收就会呈现下降趋势。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商,富士康曾是一家骄傲的公司,甚至认为中国市场离不开苹果公司、富士康。

其实不然,就算苹果公司、富士康选择离开中国市场,中国市场的发展也不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可能一些与苹果公司、富士康存在关联的公司会面临亏损,一些工人会面临失业,但是随着比亚迪、华为、小米等国产企业的不断兴起,就会弥补苹果公司、富士康离开中国市场造成的这一“空缺”。

反之,50亿建厂梦的破碎说明了苹果公司、富士康还是离不开中国市场,并且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正是因为这一件事,富士康终于知道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虽然富士康已经成为重新发展中国市场的工厂,但是面临的市场问题一直存在。如果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富士康的地位将会一落千丈,甚至失去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的位置。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为了避免富士康“一家独大”,开始将一些订单交给一家与富士康一样的代工企业,这家企业的创始人王来春曾是富士康的员工,它就是立讯精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苹果公司逐渐摆脱对于富士康的依赖看出,仿佛有朝一日就会更换代工厂商。可以说,富士康选择重回大陆市场是给自己一个实现长远发展的机会。

加上中国是全球预防公共卫生事件最好的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将会越来越好。对于富士康而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富士康想要恢复昔日的风光,概率基本为零。如果富士康想要实现长远发展,需要不断奋斗,需要放下自身的骄傲,真诚地对待中国市场以及中国工人。

目前,富士康只能依靠中国市场实现公司的正常运作,这说明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十分可观。按照这一趋势持续发展下去,中国市场未来有望出现第二个、甚至是第三个“比亚迪”,代工市场份额有望实现国产化。届时就算苹果公司、富士康以及其它外资企业选择离开,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不会受到影响。

总结

本以为印度市场可以成为第二个“中国”,但是因为工人不愿加班,加上印度的一些零件需要通过中国进口,富士康终究还是败走印度,这意味着富士康50亿的建厂梦破碎了。为了维持公司的运作,富士康重回中国市场,但是随着比亚迪、立讯精密的崛起,富士康已经不可能恢复昔日的辉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