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太原机场百年发展迭三代)

时间:2022-12-15 浏览:32 分类:百科

航空口岸是一座城市的重要枢纽和地标,对两山夹一河的山西省会太原,飞机场在整整100年的岁月长河中,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壮大,由北向南频繁易址的艰辛历程。2022年5月29日,迎来太原航空建设史上最大的一次扩建,未来的武宿国际机场将是如今规模的三倍,首次横跨太原、晋中两市地界,造福太榆一体化结硕果。山西机场百年发展,太原机场迭了三代,值得人们回味纪念。

飞机是现代工业革命飞跃的产物,实现了人类飞行的梦想。早在上世纪20年代,当时从海外学城归来的山西知识阶层人士,就先知先觉掀起了造产救国浪潮,将先进技术成果引进三晋大地。1923年,山西第一座飞机场在太原城以北10里地外的光社开工建设,这里临近钢铁冶金、兵器机械制造基地,修建机场对加强人员物资运输很有意义。这座飞机场只有简易的土跑道,从外国进口的螺旋桨飞机,承担培训飞行员和客货运输任务,周围有碉堡守卫戒备森严。

1934年5月1日,位于太原城北的光社机场,开通了首条从北平经太原、洛阳、汉口、长沙至广州的航线,每周往返两个航班,是山西历史上的第一条国内民用航线。随后,阎锡山在太原城外西侧南侧,又修建了红沟、圪㙩沟、亲贤3座飞机场。一座城市4座机场,如此高配在民国时期位居全国前茅。

1937年11月,日寇侵略攻占太原,4座机场也相继沦陷。两年后,日伪认为上述机场规模小跑道短,填不满他们进一步掠夺太原物资能源巩固防线的野心,提出在太原和榆次之间盖一座能起降民用军用飞机的大机场,新建长1000米、宽80米的起飞土跑道,并配700米滑行道。这便是武宿机场的最初由来。

解放后,在苏联专家援建下,数万东北冶建工人从黑龙江富拉尔基南下,到太原将西北炼铁厂扩建为太钢,原来的光社飞机场逐渐成为太钢厂区和十三冶的工人居住区,这座山西最早的飞机场也因此退出历史舞台。而当年的机场简易土跑道,人们将这里的地名叫做简易,至今仍保留有当年停放飞机的维修库,当地的主干道路叫做机场路,纪念这里曾是山西最早飞机场,开辟首条民用航线的高光时刻。

位于城外南侧的亲贤机场,逐渐接棒了光社机场的航空业务,成为太原当年的最主要的航空口岸。1952年,在选择拓宽机场的决策中,相比光社、红沟、圪㙩沟、亲贤几个机场,不是规模小就是离城里、工矿区近人口密度大,无法满足飞机起降对净空区域的要求,这让位置偏僻的武宿机场脱颖而出,迈开机场从亲贤向武宿迁移的关键一步,修筑了水泥跑道。

1969年,武宿机场迎来第一次改扩建;1982年,迎来第二次改扩建;1992年,进行第三次扩建,盖起了1号航站楼,跑道延伸至1900米长;2005年至2006年,借着北京奥运会的东风,武宿机场入选环首都备降机场,开建5.5万平方米的2号航站楼,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投入使用;2009年至2014年,对1号航站楼进行改造扩建,达到2.6万平方米,使得机场的航站楼突破8万平方米。到了2019年,太原武宿机场拥有廊桥停机坪40余个,接发旅客超过1400万人次,进入全国前30座最忙碌的机场行列。到了进出航班高峰期,现有廊桥机位不够用,只能靠摆渡车将旅客拉运至滑行区,通过步行楼梯登机,扩建航站楼增加廊桥机位迫不及待。

近几年,曾一度传言太原机场位于市区内,净空区影响周围建设高楼大厦,将迁至徐沟建设新机场,但这仅仅出现在远期城市规划蓝图中,从当前人口经济规模和航空口岸发展来说,在现有太原武宿机场的基础上改造扩建,新盖40万平方米的3号航站楼、修一条3600米长的跑道,增加80余个廊桥停机坪,可满足起降波音747、空客A340双发引擎大型客机的需要,直接接驳地铁1号线方便旅客进出市区。对于经济欠发达内陆省份来说,原址扩建比建新机场的综合性价比更高。

此轮太原武宿机场改扩建恰逢山西机场沧桑百年,耗资230亿元为史上投入最大,对比未来增加的航站楼服务面积、跑道长度和廊桥机位数量,相当于在现有机场的基础上,又增加4座同等规模航站楼、扩充两倍的廊桥停机坪、增加一条跑道,标志着太原武宿机场进入大空港时代。

山西机场发展百年历经风雨,正是太原机场迭代换了3个地方,从第一座飞机场光社机场,如今变身为宝武布局山西的不锈钢基地,续写着十里钢城的辉煌篇章,其社会经济贡献远远超过航空口岸的价值;而亲贤机场变身繁华商圈高楼林立,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武宿机场则延续着航空口岸50多年的血脉,逐渐成长壮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