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701矿(神秘的第一信箱)

时间:2022-12-15 浏览:32 分类:百科

在海南曾经有一个神秘的地方,曾经有20多年时间,一直没有名称,对外全部用代号——“第一信箱”。朱德、彭德怀、董必武等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该地视察。

神秘的水晶矿区

1942年,日军侵略中国进入海南岛后,在修海榆公路时,得知羊角岭有水晶矿。此后两年,日本侵略者强拉2000多名中国劳工进行了掠夺开采,盗采水晶原矿石138吨,运走93吨。其中,1600多名中国劳工累死、饿死、病死在矿上。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把余下的40多吨矿石大部分运至香港卖掉,但没有继续勘探和采掘。
1950年海南岛解放后,政府立即派出一个班的战士保卫矿区。1951年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派员到矿区调查,并取样试验,发现羊角岭矿是优质水晶,可制作压电元件,是军工业特制导武器元件制造不可缺少的原料。

1953年,中央军委将羊角岭矿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羊角岭矿(1955年起改为701矿),组织人员进行开采。

苏联专家指导勘探

1954年12月,地质部派出四个压电光学原料矿物普查队来海南,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初勘,认为羊角岭矿有原生矿和砂矿两类,很有远景,值得地质勘探。
当时,苏联派了4名选矿、采矿专家到羊角岭。按照双方的约定,苏联方面购买我方的水晶矿原材料,我方则回购由苏联加工好的水晶成品。但是,苏联方面在购买水晶原材料时,往往会将一等品降称为二等品或三等品。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缺少成熟的水晶矿加工技术,在加工环节又不得不依赖于苏联专家,因此明知不公平也十分无奈。那时候,苏联专家在生活方面要求也比较高,每周六矿上都要安排专车送他们到海口唱歌跳舞。
1955年9月,地质部中南地质局组成418地质队(海南地矿局前身)正式开展羊角岭地质勘探。

全球第二大水晶矿

据海南地矿局老专家林起玉说,水晶分为两种,一种是压电水晶,主要用在导弹、卫星等高端国防工业上,非常难得,储量达到2吨就称之为大矿;另一个是熔炼水晶,主要用在工业上制造特种玻璃,储量达到200吨就算大矿。而羊角岭矿,压电水晶探明储量近80吨,相当于40个大矿;熔炼水晶探明储量2000多吨,相当于10个大矿。羊角岭这样特大型的水晶矿在国际上是十分罕见的,是目前发现的全球第二大水晶矿。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造水晶技术攻关突破之前,羊角岭是中国军工业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军工业所需水晶主要来源,曾经有1000多勘探人员和采矿工人在这里日夜奋战,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矿体已开采完。

毛主席水晶棺选用水晶

羊角岭水晶矿的勘探和开采得到了中央高度重视。当时,尽管交通不便,但彭德怀、朱德、董必武等当时的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到羊角岭矿视察。
据当地老人回忆,水晶生产管理极为严格,特别是压电水晶,当月生产当月必须空运到北京,由中央军委直接调配使用,其他任何单位都无权调用。

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国防军工企业都依赖羊角岭的水晶。有一次,他看到有30多个外国将军一起来矿上参观。
当时羊角岭矿勘探开采属于国家高度机密,进入矿区工作的一律要通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工作人员不能对外透露工作地点和工作性质,包括家人都不行。有位归侨,他从1950年代初至1970年代末一直在矿上工作,每次给新加坡的父母写信,内容从来都是:你们好吗,我一切都好。通信地址都是“屯昌第一号信箱”。直到1980年代初,他父母都不知道他究竟从事什么工作。
羊角岭水晶矿的勘探开采直到1970年代中期才停止。1975年3月,国家地质总局下发文件指出,我国人造水晶已经获得成功,并且天然压电原料尚有大量库存,无须再进行勘探开采。至此,羊角岭矿共开采压电水晶70余吨,熔炼水晶近1500多吨。

目前,该水晶矿已停止开采,留下了一个约三十米,长约七十米,深约200米的湖坑,坑中的水清澈透明,夏凉冬暖,常年有游客来此游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