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2022)

时间:2022-12-15 浏览:31 分类:百科

2021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先是集体突然涨价,街电和搜电合并成为同一家企业,怪兽充电宝赴美上市……

自从共享经济概念被付诸行动后,共享自行车、共享充电宝等一系列共享产品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然而共享经济并非那么简单,从当初的小黄车到现在的共享充电宝,共享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行业也在经历一次重大洗礼。

特别是共享充电宝领域,名噪一时的怪兽充电宝在准备上市的时候备受瞩目,然而上市第一天市值就蒸发了上亿元,账面也由盈转亏。紧接着,小电科技频繁传出裁员风波,竹芒科技已经开展了副业……

集体摆烂

从出现到发展,共享充宝的盈利模式非常单一,主要是就点位投放设备,再抽取租金。然而随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批又一批的入局者对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一部分家底比较厚的企业开始发起点位争夺战,以补贴的方式争夺更多的市场,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美团充电宝。

因为竞争关系,现在充电宝玩家已经在减少,很多家底薄的企业经受不住疯狂的补贴战,最终宣布退出市场。现在剩下的只有“小电、街电、怪兽、美团”四家头部品牌企业还在循环竞争。

由于对市场的无良竞争,这四家巨头开始不再计较议价权的得失,他们一直奉行“得商家点位多者得天下”,为了争夺人流量多的酒吧、餐饮场所等优质点位,各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不断提升激励费、点位补贴等。

有数据显示,2021年怪兽在营销和补贴上就花了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根据怪兽官方自己的解释,这主要是因为支付给位置合作伙伴和网络合作伙伴的奖励费用在不断增加导致的。除此之外,在小电的招股书上也写着受到行业竞争的影响,点位费用的支出也在逐年增长,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别支出费用的比例为25.2%、44.2%、54.5%。

共享充电宝企业为了实现有效扩张,竞相让利给点位合作伙伴及渠道合作伙伴,把自己置于相当被动的境地,一边不得不压缩毛利,一边还要忍受部分优质商家点位坐地起价。

另外,在企业间无序的竞争中,忽略了用户体验。很多商家为了补贴点位的高额支出,开始提升使用价格,把平衡整体盈利的压力都留给了消费者,让消费者为品牌商们的竞争买单。

根据2021年底的相关数据显示,共享充电宝每小时租借费用多为3到4元,24小时封顶价格从20元到40元不等。特别是在景区、车站、酒吧等场景,租用共享充电宝一天封顶价格最高可达99元。

从行业发展的规律来看,任何品牌涨价都不是长久有效的方法,很有可能最终会受到消费者的反噬。

艾媒咨询调查数据显示,低廉的价格是消费者租赁充电宝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而共享充电宝接连涨价,与其低价格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初衷相违背,如果持续涨价不顾及消费者的感受,最终会导致消费者流失。

也有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选择共享充电宝主要是为了方便,很多消费者表示,如果共享充电宝涨价,还不如自己买一个备用充电宝。这也表明了共享充电宝并非生活必需品,在其涨价后,消费者可以选择另一种消费方式去替代共享充电宝。

正因为如此,进入2022年后,各大共享充电宝企业似乎已经开始摆烂,不再竞争、也不再涨价盈利、更没有扩充产品和解决消费者的投诉,而是选择摆烂与躺平。

转型自救

尽管充电宝行业各大巨头疯狂扩张也价格补贴,却没有走向盈利,亏损倒是越来越大。以怪兽为例,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净利润分别为8.24%、2.68%、-3.48%。上市独角兽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家底薄的企业。

再加上疫情对人员流动的影响,线下消费和流量的不稳定,共享充电宝在2021年下半年就开始走下坡路,这也意味着整个行业都要经历一次重大清洗才有机会继续生存。

在外部收益不稳定、内部支出压力的双重打击下,共享充电宝企业只能进行裁员来缓解压力,开源节流在所难免。

美团是最先发布共享充电宝业务调整的企业,高层离职,诸多商务部门的人员转战美团优选;小电科技裁员2000余人,占公司人数的40%;竹芒科技在进行并购后,也裁员了一部分人。

因为无限循环的恶性竞争,企业的内耗加重,在此背景下,转型尝试新商业模式或寻找新增长曲线也就成为了各大头部品牌的统一共识。

首先转型的是小电科技,自2021年中旬开始,就开展了代理模式,旗下33个自营城市点位被代理商接盘;其次是竹芒科技借助搜电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点位优势深耕下沉市场;怪兽充电通过“直代结合”推动业务下沉。

在业务拓展方面,头部企业们不断向各领域伸出长须,一为摆脱盈利模式单一的名头,二为实现持续盈利寻找新动能。

如怪兽充电开展白酒业务、上线系列国潮新品;竹芒推出口罩机、AED体外除颤仪一体机等产品,试图转型为智能硬件企业;小电科技则计划推出TOB数字营销服务。可惜的是,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反响平平,暂时还达不到怪兽、竹芒们想要用其舒缓营收压力的预期。

综上来看,怪兽、竹芒、小电灯头部玩家们如今在面对严峻的行业问题时,不再执着于点位数量之争,而是更加注重自身的精细化运作,明显感受到大家都在极力推动行业向着良性竞争的方向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