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是什么(当代艺术)

时间:2022-12-10 浏览:26 分类:科技

当代艺术已经走到尽头了吗?

在国际上,注重探索艺术本身形式规律的现代主义艺术在六七十年代完成了它的任务。此后,艺术一直在向曾经不是艺术的领域扩张和渗透,泛化为“当代艺术”。“当代艺术”不仅是艺术的终结,更是艺术的解放:生活就是艺术,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把自己的生活变成艺术,把自己变成艺术作品,回到艺术的原点,重新开始: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没有艺术而活,你不能没有生活。首先,艺术家是人,他的生活状态比他的“艺术作品”重要得多,因为“艺术作品”只是艺术家生活的副产品。生活中你是不是当代人最重要。

艺术在艺术之外,经济、政治、文化从来都是一个紧密结合、相互作用的整体。只有把它放在政治经济学的结构中考虑,我们才能看清文化的本质。

当代艺术是“当代文明”的艺术表现。当代文明以保护个人权益为基础,经济、政治、文化紧密结合,相互影响。文化上强调个人主体性,经济上强调开放市场,这是当代文明的基本范畴。

所以,除非当代文明已经终结。

中国“当代艺术”的精神特征和审美特征是什么?

中国当代艺术=中国当代文明的艺术表达。当代文明的基本立场是前提,中国的现状是生存状况。一个人立场的丧失或偏离,一个人生存境遇的逃避或粉饰,都会让眼花缭乱、时尚的艺术表达经不起最起码的怀疑。但表达方式和审美特征一直都是与具体问题并存的。在表现过程中,有效的艺术表现自然会促进艺术语言的发展,艺术语言的发展体现在具体的审美特征上。

一个不了解、不认同当代文明,在日常生活中又不是当代人的“艺术家”,即使他的表达充满情感魅力,他大量使用国际流行的媒体和方法,也只是表面文章。

在中国,有很多人自称为“当代艺术家”,也有很多人使用国际流行的媒体和方法。然而,他们是否了解并认同当代文明,能否在日常生活和艺术表现中把握住当代文明的基本立场,却颇令人怀疑。相反,“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说辞,在时髦的画皮下,都缺乏现代性的内核。看似不重要的基本立场,其实是最需要坚守的底线和路标。一旦失去或偏离了自己的位置,所有的聪明都变成了花言巧语和花言巧语。

中国的“当代艺术”和西方的“当代艺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与西方现当代艺术经历了形式主义的蓬勃发展,然后彻底向生活开放的发展史不同,中国当代艺术不可能从现代主义出发,线性有序地前进。因为中国这个封闭的社会一旦被打开,本该被吸收的当代文明成果就反过来出现在我们面前。把那个时间,那个地方的历史反过来重演,是不现实的空。面对社会场景的迫切需求,只能针对具体问题做出回应,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借鉴和创造。回顾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轨迹,主要集中在个人与生存境遇的关系上。当然,在表达感情的过程中,必须解决艺术语言的有效性问题,从而促进艺术语言的自然生长。

中国的“当代艺术”取得了哪些成就,对世界有哪些贡献?

以1979年“明星艺术展”为标志的中国“当代艺术”(原名“新潮艺术”或“前卫艺术”),在出现的那一刻就非常明确:在寻求真理的基础上寻求自由。在这些方面有精彩表现的艺术家,以独立个体的视角,对现实情境中的重要问题,又因其敏锐的经验、准确的思维和精彩的语言,在推动社会进步和艺术史方面贡献了一定的文化价值。

在“冷战”结束后,西方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关注“多元文化主义”来了解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在这种国际艺术氛围中,一些中国艺术家站在“文化差异”的角度,创作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春卷”,占据了一席之地。在2000年后新的国际文化氛围中,一些中国艺术家站在“普世人性”的立场上,面对现实提出质疑。他们在智慧、勇气、美貌等方面的发展都是可圈可点的。

资本对“当代艺术”有什么助推作用?

资本是中性的,和资本有关系的都是具体的有不同欲望的人,不应该归咎于资本。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因为具有先锋性,在得到国际认可后,输出到国内市场,被国内艺术市场接受并继续推广。当文化价值转化为实际的货币价格后,当代艺术品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通过资本运作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没有资本和市场,当代艺术很难传播。在这方面,资本很重要。

很多艺人背离初衷,迎合市场,在获取经济利益时从独立走向阿谀奉承。以现实问题获得文化价值的当代艺术家,一旦因为商业原因不再有现实问题,而只是不断复制原有产品,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这样的产品失去了来源,成为文化化石,继续贬值。在2005年到2013年这个艺术品市场的“黄金八年”里,这种逐渐下滑的轨迹非常明显。一些曾经有过真实问题和精彩表现的艺术家,现在已经完全从国际艺术舞台上消失了,国内市场神话已经成为过去。

在维护和扩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艺人对市场的阿谀奉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活跃,包括背离自己的初衷。这种行为应该可以暂时获利,但也主动退出了自身的文化正当性。过度复制贬低了信息资源网络作品的市场价格,但这是小问题,立场的丧失或偏差才是最尴尬最根本的。这个时候,即使表达可能还很精彩,内心的崩溃已经无法掩盖。

如何看待国内蓬勃发展的私人美术馆?

中国的当代美术馆大多是私人投资的。目前,美术馆缺乏详细的规范和基金会的支持。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过去40年相比,中国正在出现并将很快出现大量的私人美术馆。投资者的个人兴趣和财务状况对美术馆的方向和具体项目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影响。

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从“世界加工厂”式的出口转向拉动国内消费。中产阶级以上的中国人物质消费达到一定水平后,开始有精神消费的需求。

目前国内新兴的美术馆主要承载欧美发达国家名家的展览,而轻视中国本土的艺术,缺乏原创性,花费巨大,难以持久。反观中国本土艺术现状:中年人重复名家作品,年轻人做装饰品粉饰现实。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界在思想和审美上缺乏创造力,士气低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智慧和美感的不断提升,当代艺术不再是“先锋”。

在产业政策下私人美术馆会越来越多。未来的情况取决于政策、大众的艺术需求和艺术界自身的努力。对于当代艺术来说,后两个因素更重要。

因为:当代艺术以艺术的方式表达和弘扬当代文明,当代文明的价值在于探索真理,拓展自由的边界。直到2005年,中国的当代美术馆和画廊还很少,但充满激情的艺术家和令人感动的艺术作品不断涌现…

下一次艺术浪潮(或艺术运动)何时到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互联网化的时代,“开放”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近年来,因为风气的改变,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老从业者已经失去了批判的勇气和刷新审美的能力。而且由于信息和交通的便利,中国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艺术界人士旧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和审美素养都在加速和滞后。人一旦意识到自己落后了,自信心油然而生,判断空的大门就敞开了。打着当代艺术旗号的时尚艺术趁机登堂入室,大行其道。现在这种“伪当代艺术”比比皆是,就是这个原因。而且这些产品的审美趣味都差不多:几何造型(极简主义美学)和高纯度色彩(波普艺术美学)。最常见的特点是:回避现实问题,粉饰生存困境,不批判。说白了就是——装修。他们这几年的火爆让人怀疑他们的智商。

从现在的趋势来看,这种“伪当代艺术”还会横行两三年,直到大家都觉得恶心和僵硬。对于历史长河来说,两三年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瞬间。这两三年也是前卫艺术的缓冲期,对前卫艺术感兴趣的人应该从时尚艺术中学习方法和审美趣味,滋养自己的不足。缓冲期什么时候过去,新的先锋派艺术浪潮(或艺术运动)什么时候到来?

下一波艺术浪潮会有怎样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特征?

精神要一以贯之:从追求和维护个人权益出发。

审美趣味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审美趣味的创新是当代艺术这片叶子的一面,很重要。但是,具体的语言是由信息资源的具体概念驱动的,或者说需要落实到具体人的具体概念中。

作者简介:杜生于1978年,曾撰写、策划展览,主编《艺术时报》等刊物,曾任上海郝美术馆副馆长、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副馆长。他强调在国际视野和当代文明的背景下评判中国当代艺术,在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下定义文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