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是什么意思(荣华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2-12-10 浏览:30 分类:科技

在甲骨文中,树上美丽的花朵被称为“花”。这是古人崇拜自然、敬畏自然、亲近自然而形成的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意识。

细心的人可能会问,树上的花叫“花”。那么你把开在草地上的花叫什么?一片草地上开着小花,叫“荣”。木为华,草为荣。荣耀意味着花草树木开花。

这是中国人从自然中领悟到的人生哲学,也就是“道”,一个人,一个家庭,就像花朵一样,花开得漂亮,花去得快,不要留恋。我们只是不说我们做什么,但是我们不知道我们做什么。中国插花是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探索做人之道,获得人生道路的指针。

01.

中国花束的起源

中国的插花包括盘花、花瓶花和花束。来了解一下中国花卉信息资源网的前世吧。

上图摄于2019年9月,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贵族妇女手持一枝插花拜佛。

下图有非常清晰的花束图像。在建于公元471年至494年的云冈石窟第八窟(佛莱洞),花束由平行的莲花组成。在花束的底部,树枝用清晰的绳子系住。似乎早在1500年前,中国花束就已经出现并被使用了。

去年3月,在龙门石窟,我不仅发现了1500年前的立花浮雕,还发现了1500年前的花束浮雕。

烧洞门楣上,雕宝盆中有三束莲花。荷花高110厘米,中间一束上面有一朵盛开的荷花。两边斜向上,左边有一个花苞,右边有一个莲花丛。

在下面的龙门宾阳洞赵文女王拜佛像雕塑中,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信息资源网中间的提供者,手持三尊形态各异的莲花拜佛像。三朵花分别是蓓蕾、荷花、莲花,表达了过去、现在、未来的世界观。

中国的古代花束已经领先世界600多年了。从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花束外观来看,经历了宋代,到了14世纪,明朝发展了一千年左右,花束再次清晰地描绘在青花瓷上。

以上三图为永乐年间(15世纪)的一束莲盘,又名“一把莲”,距今600多年;一束莲花花瓶(14世纪);一串五颜六色的莲花碗。它们现在在东京国家博物馆。

三张图中的花束形象非常清晰,几朵剪下来的花用丝带扎起来。与云冈、龙门浮雕花束相比,历经千余年的圆盘花束,从单一到多元,从挺拔紧凑的茎干到倾斜的茎干,从单一的花种到五彩缤纷的花种,从寓意过去、现在、未来(天、地、人)到增添了“清廉”的深远寓意。

青莲,谐音“清廉”,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配一束荷花,象征“清廉”。这种花束图案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瓷器上的花束以写实的手法绘制,丰富多彩。每一次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礼仪、德性等人文元素的综合艺术修养。

这张图是我十几年前在东京图书馆看到的资料。这让我重新燃起了对中国古人的敬佩之情。这本书充满了瓷器图案和它们的含义。比如菊花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寓意,菊花和松树结合可以延年益寿,菊花和喜鹊结合可以表达天伦之乐。

02.

中国花束的特点

手柄部分(结合点以下)花茎清洗干净,无杂叶,无刺。

花茎排列整齐划一。

由中心向外逐渐蓬松、凹凸、自然。

低饱和度色彩,但丰富内敛。

这些自然而美丽的插入技术具有现代气息,随着瓷器漂洋过海传到欧洲,它们比世界领先了约600年。

03.

中国插花与书法

插花离不开“组合”二字,也可以叫“搭配”或“协调”。这些在书法中随处可见,如大小搭配、高低错落、疏密、左右咬合。

汉字主要有五种类型(篆书、隶书、真迹、行草)。我们常用:真理、行动、草。汉末出现真时,易认易写,为人们所接受,因而成为书写的典范,故又称“楷书”。真实、行动和草是中国书法中的术语。线条是介于真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草书是人们追求方便、快捷、灵动的一种书写方式。写字时,上下两笔来回衔接,一气呵成。说到书法中的“气势”,精神是无形的。书法潮流有三种:静势(余士南)、危势(米芾)、动势(王羲之)。书法审美对插花的影响很大,很多都和插花有联系。根据书法,花的姿态可分为真、走、草三种。插花其实就是用好花的姿态。书法中的势,相当于插花中的格局。

中国书法中的线的思想也用在插花上。各种枝、叶、花、植物组合成各种形状,有美、有雅、有曲折、有放纵。

真:神韵直上,飘逸大方,有一种庄重美、宁静的静美。

线条:线条流畅,表现出舒展与舞动之美。

草:像一团烟雾,表现出自由、灵动、优雅之美。

04.

中国花束和西方花束

花束是由几朵切花组成的礼仪用品。因为便于随身携带,所以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有很多技巧。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西方插花,形成于德国,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丰子恺说,1890年,德国艺术教育的创始人李·西德沃克有一天在柏林看到一个卖花的人,用铁丝把花扎成几何花束,形成一种自然的野花状态。他惊喜地说,德国人民已经能够理解自然之美。

事实上,600年前,中国古代的花束几乎和NFD教科书中一流的花束制作一样。经历了几百年的历练,中国古代瓷器上的酒香在今天依然很有魅力。

我们真的没有一个像现代西方国家那样清晰、完整、规范、系统的关于如何插花束的体系。毕竟光是看诗词歌赋,壁画,石雕,瓷器,是代替不了花束制作系统的。可以借鉴西方花束制作技术,将中国花束融入中国插花课程。

希望更多的老师和同学重拾传统文化,用全新的视角看待中国花束,感受它的生命力。信息资源网络

刘颖作品

(刘伟采写)

声明:本文版权归中国花卉报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篡改,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如需转载,请提前联系此号码。

发表评论